第八课 启示录
作 者:
约翰日 期:
A.D. 96~98地 点:
拔摩海岛(或以弗所)受书人:
亚西亚的七个教会目 的:
启示神的计划终必实现,安慰属主受苦的人。主必再来,终必得胜,建立天国,使国度、权柄、荣耀实现。主 旨:
天国在人间钥 节:
廿一章三节简 介:
启示录为一本旷古的奇书,正如创世记是起头的书卷,启示录则是完结的书卷。在其中,神救赎的计划将实现,神的圣名在一切受造物前被高举。虽然福音书及书信内有许多预言,启示录是新约中惟一专以预言事件为主的一卷书卷。书名的意思是「揭露」或「掀开」。因此,这是卷揭露神的性情及计划的书。在两约之间,犹太人处处受外族的逼迫,他们无力抵抗便依赖笔杆,藉着文字来坚固民心,写出他们对神的信靠与盼望。由于政局逐渐危险,他们开始习用充满暗喻的启示文字
(Apocalyptic Literary Style)表明他们的「斗志」。后来基督徒在受迫害时也沿用此法,藉着满有暗喻性及象征性的启示文学,表达他们的信念。约翰被放逐拔摩岛期间见了异象后,他一面把所见的异象写下来,另一方面也添加了自己熟习的启示文学,使本书多彩多姿。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正值信徒因信仰惨遭迫害,故写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给信徒希望和鼓励,并劝勉他们在遭受苦难和迫害的时候仍要坚立。本书以复活基督的异象为中心,其意义就是基督有权柄审判、重建并以公义统治这世界。藉着主耶稣基督,神最后将击败一切的仇敌,包括撒但在内。本书描写了世界的末日、神的审判、救赎工作的完成及新天新地中,基督与教会永远的合一。
本书之重要:
(1)
时间上:是神最末的启示,最后的心意;(2)
神学上:是旧、新约预言的总应验,神国度与救赎的完成;(3)
正典上:是一切启示的总结,圣经正典的完结。本书特征
1.
作者约翰以先知身分自居(廿二9),亦把本书视为神的预言(一3,廿二7、10、18、19)。2.
圣经中论末世结局以本书为最详细。3.
充满旧约的词句。4.
喜用数字编组,尤喜「三」、「七」、「十二」。5.
为圣经中含有最多象征学、隐喻学等的书卷。6.
钥字包括有「天国」、「忿怒」、「得胜」、「羔羊」、「真理」等。
启示录的困难
1.
文学的格式:象征与隐喻文字充斥字里行间,不易捉摸真意。2.
旧约的背景:全书404节经文中共有278节直接与旧约有关(69%),连同70节间接引用旧约经文,共348节(共占全书89%)。若对旧约不熟悉,阅读时则困难重重。3.
书里的结构:书中事件时而发生在地上,时而在天上,又忽然引入一段似乎不相关的插段,在时间上前后好像不能连贯起来,以致甚难掌握事件进展的状况。4.
解经的原则:解经家对本书之解释意见特别多,各说各话,使信徒无所适从。启示录的易明
1.
神的心意:所有神的启示是要人明白,神不与信徒玩「猜谜游戏」(参申廿九29)。2.
约翰的心意:约翰是牧者,他以最浅白的文字记录神的异象,鼓励信徒明白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他们的。启示录的解释法
1.
象征法:视本书为寓言故事,形容善恶之争、光明与黑暗之争、公义与不义之争、神国与撒但国之争,但最后胜利是属于神的,不必穷究个中细节。2.
历史法:视本书为历史的回顾(即书中的事迹发生在尼禄或豆米仙的时代)或应验在教会历史内(如有些事件关乎蛮夷入侵罗马帝国,或教皇与改革家的争论,或法国大革命),此解释多彩多姿,但莫衷一是。3.
将来法:视本书除前三章外,其余皆是未发生的事件。启示录与创世记的比较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