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

哥林多前书(共十六章)

作 者: 保罗

日 期: A.D.56

地 点: 以弗所

受书人: 哥林多的教会

目 的: 以基督爱的福音教导之,并矫正教会各类混乱

主 旨: 福音在教会问题上的应用

钥 节: 十章卅一节

简 介: 哥林多前书是保罗讨论基督徒生活和信仰问题的书信,是一封很实际的书信,透露使徒时代在欧洲这间教会的属灵情况,这教会充斥各种问题:有人际关系问题、信徒相处不和的情况,有道德伦理的,有祭物偶像宗教性的问题,也有教义性的。

本书特征

1. 在书信中本书之篇幅仅次于罗马书。

2. 显出使徒时代一些教会令人痛心的内幕。

3. 有许多教义的讨论,如「十字架」(一1825)、「主餐」(十一1734)、「恩赐」(十二章)、「爱」(十三章)、「复活」(十五章)。

4. 讨论十字架的道理较其他书强,钥字有「十字架」、「荣耀」、「痛苦」等。

哥林多后书(共十三章)

作 者: 保罗

日 期: A.D.56

地 点: 马其顿(腓立比)

受书人: 哥林多教会及亚该亚的众圣徒

目 的: 重建使徒的权柄,并说明传道人的职责

主 旨: 传道的职分

钥 节: 五章十八节

简 介: 哥林多后书是一封自辩使徒权柄,及论工作事奉态度的书卷,是最具保罗自传风格的书信。

本书特征

1. 书信中最自传性的一卷,揭露了保罗生平之事迹,是使徒行传中欠缺的轶事(十一23~十二9)。

2. 是保罗书信中最欠系统次序的一本(可能因感情极度伤痛或激动),充分表现保罗的感情(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故有人称此为一封「泪信」(二4)。

3. 书内虽流露个人情感,然一些重要教义性的阐释也在此书内出现如:传道的职分(二12~六10)、两约的对比(三418)、基督台前的审判(五1011)、信徒的捐献(八~九章)等。

4. 在多方面比教牧书信更具「教牧性」。

5. 钥字为「职分」、「执事」、「患难」、「安慰」、「忧愁」等。

哥林多前后书共览

 

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后书

日期

主后五六年春

主后五六年秋

地点

亚西亚省的以弗所

马其顿省的腓立比

动机

1. 第二次旅行布道建立哥林多教会。

2. 第三次旅行布道在以弗所听见哥林多教会的问题。

3. 写第一封信劝勉(林前5:9),那封信现失佚。

4. 他们没有因那封信改变,所以写此信。

1. 哥林多前书寄去之后,哥林多教会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更坏。受到假师傅的影响,他们挑战保罗作使徒的权柄(林后2:1)。

2. 保罗曾想亲自去哥林多解决难题。

3. 他写了第三封信(林后2:3),现又失佚。

4. 以弗所暴乱,保罗离开以弗所,到马其顿等候提多欲听那边消息。(参徒20:1)

5. 提多告诉保罗教会的消息,保罗写了第四封自辩的书信(林后),辩护他的工作、职分、权柄。

目的

用保罗事奉神的经历,矫正及教导教会的各类混乱。

重建使徒之权柄,与释明传道人之职责。

大纲

(一)教会性(林前1~10章)

1. 纷争(林前1~4章)

2. 乱伦(林前5章)

3. 争讼(林前6章上)

4. 淫乱(林前6章下)

5. 婚娶(林前7章)

6. 祭物(林前8~10章)

(二)教义性(林前11~15章)

1. 蒙头(林前11章上)

2. 主餐(林前11章下)

3. 恩赐(林前12~14章)

4. 复活(林前15章)

(三)个人性(林前16章)

自辩

(一)行事变得宽容(林后1:23)

(二)一生一世随主导(林后2:14)

工作

(三)职事建立在新约(林后3:6)

(四)受职只在显基督(林后4:10)

生活

(五)立志得主悦(林后5:9)

(六)力表主的人(林后6:3)

劝勉

(七)生活要圣洁(林后7:1)

(八)乐捐为神悦(林后9:1)

权柄

(九)权柄为造就人(林后10:8)

(十)自夸是不得已(林后11:16)

(十一)身上的一根刺(林后12:7)

结语

(十二)劝对方自省(林后13:5)

■ 作业(讨论题目):

  试以图表列出哥林多前、后书的大纲及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