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圣灵论:

有关圣灵的教义

 

 

 

 


    因为圣灵是三位一体的其中一位,所以在神学上,关于圣灵的位格和他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那里有神的真理,那里就有伪真理的传播,混淆和破坏了正统的教义。圣经中有根多关于圣灵的教训,我们该用特别的一章,探讨这个重大的神学论题。

 

圣灵的格性

 

从圣灵的身分(Identity)来确定了他的格性(Personality)

    在不少人心目中,人格(personality)只能存在于人。这就好象说,格性只关乎有限的存在(finite beings),而不关乎无限(infinite)的存在。因为人是按神的形象而造,我们有理由相信,神和人中间是有相似的特性的。「我们可以从对人性的研究,建立起一些对神圣格性的了解,因为人是按照神的样式被造的。」格性可以简单界定为:拥有智慧、感情和意志;故此我们可以说,圣灵是拥有智慧、感情和意志,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位既有位格(person)又有格性的神。圣灵有时也被人视为一件「物」,称作「它」,或被视为一种影响力。本章要证明,圣灵不单有影响力,而且是有位格的。圣灵有着一切人格的特质。在教会初期,亚流(Arius)否认圣灵的格性。他说,圣灵只是从父产生出来的一种影响。亚流的教训虽然在主后325年的尼西亚会议中(Council of Nicca)被否认,但在今天的神体一位论(Unitarianism)和其他异端,如耶和华见证人会等,这种教训仍然存留。

 

他的属性证明他人格的存在

    智慧:圣灵是有智慧的。因为「圣灵参透万事」(林前二10)。「参透」这词,是表示对事物仔细观察和探究。圣灵洞透神的深邃,又将深奥的事启示给信徒;基督在约翰福音五章39节,也用了这个词,他说:「你们查考(参透)圣经……」

    知识:没有人能洞察神的思维,但圣灵能明白神的心意(林前二11)。

    思想:圣灵知道父,又明白父的心意(罗八27)。心意(希腊文phronema)这个词的意思是:「心意、思维方式、目标、愿望、努力」,这字清楚表明,圣灵是有思想的(比较弗一17)。

    感情:感情或知觉都是一种感觉,是对事物的反应和能力,以弗所书四章30节保罗吩咐说:「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经文所强调的是,如果信徒说谎(25节)、生气(26节)、偷窃、懒惰(28节),或说不合适的言语(29节),圣灵都会为他们担忧。「担忧」这名词,曾经用来形容哥林多人读了保罗写给他们的信后所产生的忧愁(林后二25)。因有位格才会产生忧愁。单有影响力,是不会叫人忧愁的。

    意志:圣灵是有意志的,这是指,他拥有至高选择和决定的权力。圣灵将属灵的恩赐,按自己的心意分配给人。「他的心意(希腊文bouletai)意思是指「经过事前安排的意志的决定」;这句话清楚显明了,圣灵有至高抉择的能力。「心意」这个词也用来形容父神的旨意(雅一18),正如父神有他的旨意,圣灵也有自己的心意。在使徒行传十六章6节,圣灵行使他的旨意,禁止保罗在亚西亚传道,将保罗引领到欧洲。这些经文清楚指出,圣灵是有智慧、有感情和有意志的,这一切都是真实格性的一部份。

 

他的工作证明他格性

    圣灵所施行的工作,与父及子的工作相似,这些工作证明了圣灵的格性。

    圣灵教导:耶稣离开门徒之前,曾勉励并告诉他们,他会赐给他们「另外……一位保惠师」(约十四16)。「另外」一词,强调这位保惠师——圣灵是和基督一样的。耶稣怎样教训门徒(太五二;约八2),圣灵也照样教训他们(约十四26);圣灵要完成及执行和基督一样的教导工作,圣灵也叫信徒记起,基督以前所教导的一切,确定基督的教训。

    圣灵见证:耶稣应许门徒,圣灵「要为我作见证」(约十五26)。「作见证」一词,是指为某人见证;圣灵会见证关于基督的教训,见证基督是从父而来的,所说的都是神的真理。约翰福音十五章27节,也用同一个字来指门徒,为基督所作的事;门徒怎样见证基督,圣灵也要怎样为基督作证。

    圣灵引导:耶稣说,圣灵来到为要引导门徒进入真理(约十六13)。这就如形容圣灵是一位导游,带领旅客去游览地方,而那地方是他所熟悉的,旅客却未曾到过。

    圣灵叫人知罪:约翰福音十六章8节又说,圣灵将来的工作包括,叫世人知罪。知罪(希腊文elegcho,中文圣经译作「自己责备自己」),意思是「叫某人为一些事而知罪;向某人指出一些事。」圣灵也要作神的控诉者,叫世人力罪、为义、为审判而责备自己。

    圣灵使人重生:经历新生的人都由圣灵所生,他是被圣灵重生的。基督怎样将生命赐给信徒(约五21),圣灵也怎样叫人重生(比较结三十六2527;多三5)。

    圣灵代祷:信徒有软弱,圣灵为信徒叹息,为信徒祷告(罗八26)。父既明白圣灵所代祷的事情,就使信徒生命得着好处,为他们成就一切事情,因为圣灵是为神的儿女代祷的(罗八28)。「代祷」这个词也用于基督的代祷(罗八34;来七25),正如基督为信徒代祷一样,圣灵也为他们代祷。值得注意的是:无生命之物不能为别人代祷,只有具位格的才能为人代祷。

    圣灵发出命令:圣灵在使徒行传十三章2节,命令保罗和巴拿巴,开始他们传道的生涯。使徒行传十三章4节补充说,他们二人是由圣灵差派而来的。使徒行传十六章6节,圣灵禁止保罗和西拉在亚西亚传道;使徒行传八章29节,圣灵又引导腓利向埃提阿伯的太监传道。

 

圣灵的身分证明他的格性

   「有一些做在圣灵身上的行动,如果圣灵不是拥有真实的格性的话,这些行动就显得不相称。」

    人可令圣灵忧伤:信徒犯罪,会今圣灵忧伤(请看较早前讨论,比较赛六十三10)。

    人能亵渎圣灵:亵渎通常是指,向父神所作的不敬行为(比较启十三6,十六9)。基督曾被人亵渎(太二十七39;路二十三39),照样地,圣灵也会被人亵渎(太32;可三2930)。对圣灵的亵渎,包括将基督所做的归与撒但,而圣灵正要证明,基督的工作是出于父的。

    人可以抗拒圣灵:当司提反向那些不信,而后来用石头打死他的犹太人讲道时,他指责他们是「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时抗拒圣灵」(徒七51)。他们生活在一个抗拒神的工作,拒绝圣灵责备的历史传统里。

    人可以向圣灵撒谎:当彼得指责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欺诈的罪行,他责备他们是欺哄圣灵(徒五3)。亚拿尼亚和撒非喇都为这件罪受惩罚,即时死亡。

    人可以顺服圣灵:主在使徒行传十章,用有形象之物向彼得启示,他所赐福的也包括外邦人。圣灵吩咐彼得和两个人,一起到哥尼流家里,将这真理告诉外邦人。彼得顺服圣灵的命令,到该撒利亚哥尼流的家里。这件事表现出,圣灵可以被人顺服。

    以上的例子都证明,圣灵是有格性的。圣灵会忧愁、会被亵渎、会被抗拒、会被欺哄,和被顺服,这一切都说明圣灵具有格性。

 

圣灵的名称证明他的格性

    希腊文「灵」这个字是pneuma,这是一个中性字。pneuma的代名词,一般都是中性的字眼,可是,圣经作者并不依照这种文法规律,他们用了一个阳性代名词来代表圣灵。

    这种文法上的变异,是要说明圣灵的格性。本来将中性代名词转为阳性,是不该的,除非作者要说明,圣灵是有位格的。

 

圣灵的神性

    圣灵的神性和三位一体的教义,是不能分割的,忽略其中一者,就是将这两个教义加以否定、反之,相信三位一体,就需要接受圣灵的神性。

圣灵的一些神性称号

    「神的灵」这称号,说明他与父及子的关系,也说明他的神性。「当圣灵被称为『神的灵』这表示,他就是神本身。哥林多前书二章11节清楚说明,人和他的灵是一体的,是同一的存在,因此神和他的灵也是合而为一的……」

    大多数情况,「神的灵」一名均用来指圣灵,而不是父;同样地,「基督的灵」也多数是指圣灵自己。如果所指的是父,圣经通常是用神、主等称号;如果所指的是基督,一般也会用耶稣基督这名字。举例说,在罗马书八章911节,提到三位一体的三应:「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9节);「基督在你们心里」(10节);「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父)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11节)。很明显,「神的灵」是指圣灵而不是指基督或父。进一步说,从罗马书八章9节,和八章1314节看来,「灵」和「神的灵」是三位一体第三位的同义词。使徒行传十六章67节有一个相似的例子,「圣灵」(6节)和「耶稣的灵」(7节)都是同义词。以弗所书四章4节又说,只有一位灵,这说明以上论点均属正确。

 

圣灵的神性属性

    生命(罗八2):生命是神性的属性(书三10;约一4,十四6;提前三15)。父和子怎样有自己的生命,圣灵也怎样有自己的生命。

    无所不知(林前二1012):除了人以外,还有可以认识神的。人的灵知道人的事,而圣灵却知道神的事。圣灵洞悉神的深邃(深奥的事)(林前二10),「深奥的事」(希腊文bathos)这名词,也用来指神的知识。神对人来说,是深奥莫测的,但神的灵对神的深奥莫测却了如指掌(罗十一33)。

 

圣灵的称号

称号

重点

经文

一位灵

合一

弗四4

七灵

完全、无所不在、完满

启一4,三1

主的灵

至尊

林后三18

永远的灵

永恒性

来九14

荣耀的灵

荣耀

彼前四14

生命的灵

活力

罗八2

圣洁的灵

圣灵

圣者

圣洁

罗一4

太一20

约壹二20

智慧的灵  知识的灵

谋略的灵  聪明的灵

无所不知、智慧和谋略

出二十八3

赛十一2

大能的灵

无所不能

赛十一2

敬畏耶和华的灵

虔敬

赛十一2

真理的灵

真实可靠

约十四17

自由的灵

至高的自由

诗五十一12

恩典的灵

恩典

来十29

恩典与代求的灵

恩典与代祷

亚十二10

 

    无所不能(伯三十三4):圣灵的无所不能,可在创造的作为中看到。创世记一章2节记载,圣灵运行(象母鸡孵育小鸡)在受造物上,这是说,圣灵将生命赐给受造物。

    无所不在(诗一三九710;约十四17):大卫在诗篇一三九篇说,他不能逃避圣灵。他升到天上,圣灵在那里;他降到地的深处,圣灵也在那里。即使他可以高飞,也不能逃避圣灵。约翰福音十四章17节,也教导圣灵的无所不在;基督教导门徒,圣灵要住在他们所有的人里面,这是圣灵无所不在的明证。

    永恒性(来九14):本段经文记载,圣灵被称永远的灵,基督借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的献给神。圣灵怎样参予基督降生的工作(路一35),也怎同在基督的死有份。

    圣洁holiness):(比较太十二32)。神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圣洁,使神和罪及罪人完全分别出来。圣灵最普遍的名字就是「圣(神圣,圣洁)灵」,说明这是三位一体的第三位,拥有这种超越的属性。

    (加五22):圣灵是爱,圣灵在神的儿女身上产爱。如果圣灵的基本属性没有爱,他就不能在信徒身上产生爱。

    真理(约十四17):在约翰福音十四章17节和十五章26节,圣灵又被称作「真理的灵」。正如基督是真理(约十四6),圣灵也是真理,圣灵借着圣经引导人进入真理。

三位一体神的属性

属性

圣灵

生命

书三10

约一4

罗八2

无所不知

诗一三九16

约四1718

林前二1012

无所不能

创一1

约一3

伯三十三4

无所不在

耶二十三2324

太二十八20

诗一三九710

永恒

诗九十2

约一1

来九14

圣洁

利十一44

徒三14

太十二32

约壹四8

罗八3739

加五22

真理

约三33

约十四6

约十四17

 

    这图表说明了神的合一与平等。圣灵同样有父和子的属性。

 

圣灵的神性作为

    圣灵的工作证明他的神性。

    创造(创一2):圣经中有几段经文,说明了圣灵曾参与创造的工作。创世记一章之节说圣灵运行(孵育)受造物,并且赐予生命。诗人在诗篇一○四篇2426节,记述了神创造的过程,第30节形容神是怎样的创造:「你发出你的灵,他们便受造。」约伯记二十六章13节,将神的创造延伸到天上,圣灵不但创造大地,也创造诸天。(请参阅前面的讨论。)

    叫基督出生(太一20):圣灵荫庇马利亚,叫基督得着一个无罪的人性。基督在他的神性中是永恒的,但圣灵使基督的人性无罪。

 

    基督有人性的出生经历。通常人以为,是基督的母亲马利亚,让基督得着人性,而圣灵让他得着神性;若细心思考,我们会发现基督的神性,是从永恒就开始属于他自己了,因此这神性不是从他出生的时候才有的。当基督从永恒的位格取了人的形状,他就成了肉身……圣灵令基督开始有自己的人性,这是一个生产的行动。

 

    圣经的默示(彼后一21:圣灵产生基督的心性,圣灵也监督圣经的作者。这两件事之间有一个类比(analogy);圣灵怎样荫庇马利亚,叫基督得着无罪的人性,圣灵也怎样监督圣经的作者,保证所写的是一本无谬误的圣经。根据类比,否认其一就是否认其二。

    圣经的作者被圣灵引导,保证每一卷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圣灵在默示上的工作类似父神的工作(比较提后三16 

    重生(多三5:重生就是赐予生命。圣灵叫人得着新生,他是生命的赐予者。圣灵重生是人在肉身上得到属灵的再造。人的生产带来了人的生命,属灵的重生带来了属灵的生命。圣灵带来新生命,这是他借着神的话语的工作(彼前一23)。约翰福音三章6节也教导同一真理,主耶稣说:当圣灵叫人重生,他就带来新的生命。

    代祷(罗八26:基督是信徒的代祷者,圣灵也是信徒的代祷者(请参阅前面有关本节圣经的讨论。)

    成圣(帖后二13:成圣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地位上的成圣:「这就是,当信徒借着圣灵与基督联合,成为在基督里的人的时候,他就被分别出来。」(比较林前一30;来十1415;彼前一2)。

    帮助信徒(约十四16:在本段经文中,耶稣应许门徒有「另外……一位保惠师。保惠师的希腊文parakleton分别来自两个字,一是「在旁」,一是「呼叫」;保惠师就是「被叫来在旁施予帮助的一位。」在约翰一书二章1节,主耶稣被称为曾犯罪的圣徒的paraclete(中文译为「中保」)。圣灵的工作和基督相似,他是一位保惠师,被呼召在旁帮助信徒。圣灵是信徒的paraclete(保惠师),圣灵必须具有神性,因为他的工作和基督作保惠师的是一样的。

    圣灵的工作显明了神的神性——他在三位一体的神里面,与父及子合

一。

 

圣灵神性的发出(Divine  Procession)

    圣灵和其他三位一体神的关系,称为「发出」(Procession),这是指圣灵是由父和子而来的。

    主后381年,君士但丁堡信经(Constantinople Creed)确定了这个教义。主后589年泰莱都大会(Synod of Toledo)加进了「和子」(filioque)一词,说明子的平等地位;这是根据约翰福音十五章26节,确定圣灵是由基督和父一起差派的。这句话针对贬抑基督位格的异端而说。

    有关圣灵发出的教义,是有几方面的根据的。圣灵的名字如「神的灵」,正说明圣灵是发出的,因为圣灵是从神而来的灵。约翰福音十五章26节的现在时态「出来」),是指一种永恒的关系,因此圣灵可说,是永恒地从父和子发出的。圣灵永恒的发出,也和诗篇一○四篇30节的教训吻合,那里说,圣灵在旧约是从神发出的。希腊东正教会认为,这个「永恒的发出」,就是基督道成肉身的开始(两件事情同时发生)。

    但有一点需加注意,圣灵之所谓发出,并不表示圣灵的地位,是次于三位一体的其余两位。巴士威尔(J.Oliver Buswell)曾经探讨这个问题,他指出「发出」这个词,按古代教会一些人的理解,是指圣灵是一个「半依附的存在」(quasi-dependent being)。巴士威尔反对这个名词,因为会使人产生误解。

 

圣灵的表记(Representations)

    圣经中有不少用来描述圣灵的表记,生动地表明了圣灵的位格和工作。这些表记包括了象征、图象、标记等,皆用来说明圣灵。

 

衣服

    主耶稣复活后,吩咐门徒留在耶路撒冷「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二十四49)。「领受」(希腊文enduo)这个词,一般是用来指穿衣服。这里用作被动式,说明穿衣者不是自己穿上,而是由别人(神)为他穿上。下文已经说明,所穿上的是「能力」;使徒要留在耶路撒冷,直等到他们披上圣灵的能力。

 

鸽子

    基督受洗时,圣灵「象鸽子」降临。究竟当时这是不是一只真正的鸽子?请细读经文:「仿佛鸽子」(太三16);「仿佛鸽子」(可一10);「形状仿佛鸽子」(路三12);「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约一32)。从路加福音三章22节、及约翰福音一章32节看来,当时一定是有真实的鸽子降临,不过这鸽子只是圣灵的表记。鸽子的许多特性,正是用来说明圣灵。

    每卷福音书都强调,圣灵象鸽子「从天上」降临,强调圣灵是以神出来的。这点十分重要,因为这说明了父的赐福,和父在他儿子公开事奉上膏抹他。这些是向百姓公开所作的见证,特别是对那些反对基督的人。

    这鸽子表明了,圣灵在基督开始工作时,曾降在他身上,为要表明基督的工作,有圣灵的能力。

    鸽子也代表纯良(比较太十16),代表和平。

 

凭据(抵押)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一章22节说,神「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凭据」(希腊文arrabon)这个词可解作「付款的首期、订金、抵押,这些都是在交易中先付出的价值,以保证法律上的权利,和条约的有效性……(arrabon)这是一种偿付方式,保证立约的某方会继续付款。」以弗所书一章14节更说明了,圣灵是我们得到天上最后荣耀的订金。以弗所书一章14节的「被赎」,遥指信徒救赎的最后阶段,即是最后的荣耀。圣灵作为凭据这件事,是信徒在基督里得着救恩的说明。

 

    五旬节时,「舌头如火焰」,分开落在使徒的头上(徒二3)。神以火的方式显现,对犹太人不是陌生的。火象征神的显现。圣灵在这件不寻常事件中降临,是要说明神是在这事件之中(比较出三2)。这显现说明了有神的准许,彼得跟着宣讲耶稣的复活,这火则说明神核准了彼得的信息(比较利九24:王上十八3839)。火焰也象征神的审判(比较利十2)。五旬节当日的不信者,后来都受了审判,就是在主后70年,圣殿被毁的审判。

 

    油也是圣灵的表记,在旧约中,人用油膏抹祭司和君王,以说明圣灵的事奉。撒迦利亚书四章114节,说明了油怎样作为一种表记;油被用来描绘圣灵加给约书亚和所罗巴伯的力量,好能完成主好515年圣殿重建的工程。油从灯台上(2节),不断流给这两位领袖(314节);第6节解释这个意思:「不是倚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灵,「在撒母耳记上十童1节,撒母耳膏立扫罗作以色列的王;这种膏立是说明主的灵要临到他身上,让他带领百姓(撒上十610)。当然,这些旧约的事件,都只是圣灵在新约的工作的一种表记。

油作为圣灵的表记

意义

经文

事奉得着圣灵

出四十916和徒一8

圣灵光照

出二十七2021和约壹三20

圣灵洁净

利八30,十四17和罗八23

 

印记

    圣灵被形容为信徒的印记(林后一22;弗一13,四30)。印记是一种保证,马太福音二十七章66节提到,罗马官方的印记,是缚上一块打了印的石头。从象征意义说,印记是:「盖上印表示认同……所有动物身上都带着标记,这标记表明它的拥有者,也表明拥有者所给予的保障。」今天牛畜的烙印,就等如古代的印记(比较赛四十四5;结九4)。关乎圣灵的印记,有几个重要的真理。(Ⅰ)印记说明神的拥有权,圣灵加给信徒印记,说明信徒是属于神的。(Ⅱ)印记表明稳妥。印记是永远的,「等到得赎的日子来到」(弗四30)。(Ⅲ)印记代表权柄。正如罗马官方的权柄所及,罗马的印记就发生功效,照样地,神在他所赐给圣灵的信徒身上,也拥有权柄。

 

    住棚节的最后阶段,祭司会从西罗亚池子取水,倒在祭坛旁的水沟中。住棚节是一个充满欢乐的节日,因为这个节期是预表弥赛亚荣耀的管治(亚十四1621)。耶稣曾在这节期宣告:「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七3738)。经文下一节为耶稣这句话加以解释:「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约七39)。这段话有几点值得注意,象征圣灵的水,表明永生(比较约四14,七3739)。水象征人接受圣灵(结三十六3537;约七39)。水预表千禧年的福气(请研究约七3739的背景,比较赛十二3;珥2832)。

 

    风是圣灵最自然的表象,因为「灵」(希腊文pneuma)这个字,可以翻译成「风」,也可以翻译成「灵」。英文pneumatic一字,其实是从希腊文pncuma而来的。耶稣向尼哥底母解释何谓重生时,他将从圣灵而生比喻作风(约三8);重生是一件难以言谕的至高作为,正如风吹动草木,是难以言谕的。圣灵是「随己意」行事的,没有人指示圣灵怎样行,正如没有人指示风怎样吹(比较林前十二11)。

 

圣灵在启示和默示中的工作

 

定义

    启示Revelation):启示(希腊文apokalupsis)的意思是「显明」或「揭示」,这词是用来形容一个伟大的雕塑工程,完成后将之揭示。在圣经中,启示是指神向人民示出一些人本来不能知道的事情(比较结二2,八3

    默示Inspiration):圣经的默示,可以照这个定义来理解:「神监督人写作圣经,让他们虽然按独立的个性写作,但他们是将神的启示无谬误地,在原来的手稿上,加以组织和记录。」要将启示和默示区分,我们可以说,启示是指所启示之事物,而默示则指那种方法。在提摩太后书三章16节,「默示」在希腊文是theopneustos(意思是「神呼气」)。圣经都是神所呼出的气。圣经是神创造之气的产物。在圣经中,「神的气是神的大能力的象征。这气是他创造的话语。」读者可以看看以下对比:

 

神呼气的创造

神呼气

创造了诸天,(诗三十三6

启示了圣经,(提后三16

 

启示的媒介

    旧的先知:旧约先知的信息,不是从自己而来的,他们不过是神说话的器皿。他们传信息时,是被圣灵所引导的(比较耶一2491117)。

    圣灵:旧约的先知,都是神借以表明自己的器皿;引导圣经作者的是圣灵。彼得后书一章21节说,圣灵是引导旧约先知的一位,他保证他们的话语是没有错误。我们可以举一些个别例子来说明;圣灵临到大卫,大卫就说:「耶和华的灵借着我说,他的话在我口中。」(撒下二十三2)使徒行传一章16节也讲述同一个真理,解释大卫关乎犹大的预言。这预言必须应验,因为是「圣灵借大卫的口」说的(比较徒四25;太二十二43)。圣灵临到以西结,以西结就得着无数的预言,是圣灵叫他得到神的异象(结二2,三24,八3,十一24)。圣灵临到弥迦,这位先知就被圣灵充满,向列国说预言(弥三8)。

 

启示的方法

    神在旧约中,用不同的方法来启示自己。

    话语:旧约有不少例子,是神直接与人说话。神曾向亚伯拉罕说话(创十八1317);神曾向摩西说话,但这话百姓也能听到(出十九9,二十一1及以下);神曾向以赛亚说话(赛六8)。

    异梦:梦的启示看来是一种较为次等的启示,因为面对面与神说话,才是莫大的权利。但神向外邦人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借着异梦,这是叫不信者能理解神心意的一种方法。「在梦中的启示,接受者是在一种被动、没知觉的状态中;他所梦见的境界,只是一种在脑海里的形象……异梦对鉴别能力低的人尤为适合……接受者的人格作用淡化,是一种静化的状态中,而知识在此时就能毫无障碍地传给他」。「神用异梦向人说话的例子,有亚比米勒(创二十3)、雅各(创三十一1013)、约瑟(创三十七59)、尼布甲尼撒(但二)。」

    异象:异象似乎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启示,是为灵性上较为成熟的人预备的。先知通常都有异象。在英文,先知有一个名称,叫seer(看见者),这字译自一个含义是「看见」的希伯来字。先知就是一位「看见者」。神借异象向人说话的例子,有:亚伯拉罕(创十五1)、拿单(代上十七15)、以西结(结一1)、但以理(但八1)。

    神的显现Theophanics):在旧约时代,神的显现是指,神以肉身的方式现身。英文theophary这个字,是从希腊文theos(神)和phanein(显现)而来的;theophany就是一种神的显现。得到神的显现,是一种特权,「通常是拥有较高灵性的人,才得到这种显现。」旧约中,神显现的例子有:对亚伯拉罕(创十八)、约书亚(书五14)、基甸(士六22)、但以理(但六22)所作的显现。

 

旧约的默示

    圣灵就是圣经的默示者。圣灵监督的工作,保证默示的完全真确。关于旧约的默示,有以下几点说明。

    旧约作者清楚知道,至灵引导他们写作(撒下二十三23):本段经文有四次强调神对大卫说话。

    基督说,旧约的作者是由圣灵引导的(可十二36):耶稣引用诗篇一一○篇,宣称大卫「在圣灵里」说话。耶稣将大卫的话,当作圣灵的默示)作为辩证的根据。

    使徒说,旧约的作者是由圣灵引导的(徒一16,四2425,二十八25):当彼得解释犹大的死因时,他提到这是必然发生的,因为这是圣灵所曾借着大卫已预言的(徒一16)。

 

新约的默示

    有关默示的重要经文,如提摩太后书三章16节,基本上都是指旧约而说;但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经文,是指新约的默示而说的。

    基督确定了新约的默示:基督预言了,使徒在写圣经时得着保守,能记得他向他们所说过的一切话,以及所写的不会有错误(约十四26,十六14)。这件事解释了,为什么约翰临近晚年才写福音书时,还能记得耶稣生平的细节。耶稣在世上教导门徒的时候,他们不明白他的教训,但后来,圣灵才令他们明白(约十六1215)。

    圣灵用了以下的方法,引导新约作者:(Ⅰ)他帮助作者记得基督的教训。(Ⅱ)他使作者在写作时,在神学上有所领悟。当耶稣在世向他们说话时,他们并不了解耶稣的死和复活的重要性的。(Ⅲ)他保证整本新约得以完成。约翰福音十四章26节的「一切的事」,是指所有人,所需要的属灵真理,也是指新约正典的完成。

    新约作者承认,他们所写的是圣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责备哥林多人一些他们在聚会时所犯的错误,提醒他们改过。他对哥林多人说:「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林前十四37)保罗承认他给哥林多人的信,全是神的话语。我们可以为保罗的著作下总结:保罗的教训是借着直接启示而获得的(加一12)。保罗的教训也是圣灵教导他的(林前二13)。保罗的教训是神的命令,因此他的教训没有错误(林前十四37;帖前四215)。初期教会已承认,保罗的教训是神的话语(帖前二13)。

    新约作者承认,别的作者的著作也是默示的: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五章18节先说了一句开场白:「经上说……」,然后就引用申命记二十五章4节,和路加福音十章7节。当保罗同时引用新约和旧约时,他是认为两者都具有同等的权威。路加的话和摩西所写的申命记,在同一意义上,都是被视为圣经的一部分。彼得又在彼得后书三章16节,将保罗的著作等同于「别的经书」,将保罗的著作和旧约圣经等量齐观。彼得后书三章2节,是另一段相似的经文。

 

圣经权威的两大分类

(彼得后书三章2节)

权威

分类

「叫你们记念……」

「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旧约)

「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新约)

 

 

旧约时代的圣灵工作

 

重生

    在旧约时代,圣灵有没有叫人重生?耶稣在约翰福音三章,向尼哥底母解释何谓新生(包括重生),耶稣提醒他,这些事既是旧约的教训,他是应该知道的(约三10)。耶稣所指的,大概就是以西结书三十六章,因为两处经文都谈及水和圣灵。神在以西结书十一章19节,及三十六章2527节,应许以色列人在千禧年国中可以经历重生。神要赐给他们一个新的心和新的灵——他要将他的灵放在他们里面,叫他们重生。虽然这些经文,都是指着将来事情而说,旧约的信徒也经历过重生。以西结书十八章31节吩咐百姓:「自作一个新心和新灵」。这两个词,和以西结书三十六章2527节,及约翰福音三章5节相同。这些话说明了旧约信徒,都曾经历重生(另比较诗五十一10)。

 

选择性的同住

    耶稣在约翰福音十四章1617节指出,在五旬节之后,圣灵在信徒身上的工作,会和旧约时代不同。经文所强调的是,圣灵将会有一个新的「同住」的任务(和圣灵单单与人同在有所不同)。这种同住是永远的。约翰福音十四章的应许,虽是给所有的信徒的,这同住也是永远的同住,但旧约时代也有同住;不过只是选择性和短暂性的。(Ⅰ)在旧约,圣灵住在一些人的里面。圣灵住在约书亚(民二十七28)和大卫(撒上十六1213)里面。(Ⅱ)在旧约,圣灵降临在一些人身上。来利(Charles  CRyrie)认为,旧约的「同位」和「降临」没有多大分别,「除了一点,降临似乎是指,圣灵与旧约圣徒的短暂性和临时性的关系。」短暂性的降临,是指圣灵降在个别人身上,去完成一些特别的任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当那件工作完成后,圣灵就不再在那人身上。圣灵临到俄陀聂的身上,让他战胜古珊利撒田(士三10);圣灵临到基甸的身上,让他打败米甸人(士六34);圣灵临到耶弗他身上,让他打败亚扪人(士十一29);圣灵临到参孙身上,让他打败非利士人(士十四6);圣灵临到巴兰身上,让他说预言,祝福以色列人(民二十四2)。「所有这些经文都说明,当时的人已获得圣灵的能力去完成一件实际的工作,但没有一次是关乎罪的拯救的。」圣灵所加的加量,和那人的属灵情况没有关系。耶弗他是妓女的儿子,住在一个拜偶象的地方。参孙是一个属肉体的人,以满足肉欲望为乐。巴兰是个不信者。(Ⅲ)圣灵充满了旧约的一些人。神用圣灵充满比撒列,让他得着智慧和技巧,「用金银铜制造各物」(出三十一25),以作会幕的装饰。

    华富尔德(John  Walvoord)提出三点,有关旧约圣灵同住的意见。第一,圣灵住在一个人的身上,这并不是说,那人属灵的光景便十分好。第二,圣灵的同住,是神在人身上的一种主权工作,为要完成一件特别的任务;例如在战事中拯救以色列人,或建造会幕。圣灵的同住是短暂性的。主的灵临到扫罗,但也会离开他(撒上十10,十六14);大卫也曾恐惧圣灵会离开他(诗五十一11)。

 

约束罪恶

    创世记六章3节提到,因为人抗拒圣灵,这使圣灵约束罪的工作受到限制。神用了挪亚的洪水审判当代的人。对于持灾前被提观点的人来说,新约中有另外一段与旧约平行的经文。

 

事奉的力量

    旧约时代,圣灵只是赐给蒙拣选的一些人,去完成一些特别的任务。

 

平行的审判:

洪水及大灾难

经文

圣灵的约束了生功效

圣灵的约束消除

神的审判

创六3

挪亚的传道工作

挪亚离去

洪水

帖后二78

教会的传道工作

教会被提

大灾难

 

这些任务包括:赐给比撒列(出三十一25,三十五3035)和兰(王上七14)能力,承担起会幕和圣殿装置工作;赐给约书亚(民二十六1618)、扫罗(撒上十10〕和大卫(撒上十六13),领导以色列人的能力;赐给俄陀聂(士三10)、基甸(士六34)和耶弗他(士十一29)战争的力量;和赐给参孙身体的超然力量(士十四19)。

 

圣灵与基督的关系

    以赛亚曾预言,圣灵会临到弥赛亚身上(四十二1),在事奉上赐他智慧,力量和知识(十一23)。福音书的记载,不断他说明这些应验以赛亚预言,圣灵在基督身上所显的能力。这不是说,基督自己没有能力(约十18),但事实上,他是凭着圣灵的能力去工作,这更显明神三位一体的合一性(比较约五3144,六29,八18,十3738等)

 

童女生子

    方法:马太和路加都强调,马利亚的怀孕是圣灵的工作。马太福音一章20节说:「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希腊文ek)圣灵来的」,说明怀孕的来源。耶稣生命的来源,不是来自约瑟,而是借着圣灵。路加福音一章35节用了「临到」和「荫庇」两个词,来形容圣灵让马利亚怀孕。同一个名词「临到」(希腊文eperchomai),曾在五旬节时代使用过,用来说明圣灵降临在使徒身上(徒一8)。这个词当然不是暗示某种性的交合。「荫庇」的意思,是指「神大能的同在,临到马利亚身上,让她生一个孩子,一个将要称为神的儿子的,这里并没有说明这件事怎样发生,这里更没有暗示,有某种神圣的生产。」两段福音书记载的重点,是耶稣没有属地的父亲,约瑟不是生耶稣的生父。(请另参第20章「基督论:有关基督的教义」。)

    结果:(Ⅰ)基督得到人的本性,这不是说,基督作为一个人现在才开始存在,因为基督的位格,在他的神性中队亘古已经存在;可是,基督的人性,是由马利亚的腹中开始的。

    (Ⅱ)基督的人性是无罪的。虽然基督有一个完全的人性,但这人性没有沾染罪;虽然基督是由一位人性的母亲诞生,但从圣灵怀孕这件事,保证了基督无罪的生命。这正是童女生子教义的重要性。如果耶稣有一个肉身的父亲,他与任何人就没有分别。基督无罪的证明,就在他为自己所见证的一句话:「在他心内没有不久」(约七18)。使徒约翰又说:「在他并没有罪」(约壹三5)。

    (Ⅲ)基督的人性带来人性的限制。虽然基督是无罪的,但从童女而生,令他有一个真实的人性;因此,基督会疲倦(约四6)、口渴(约四7)、困倦(太八24)、哭泣(约十一35)。他完全受天然人性的限制。

 

基督的生命和事奉

    圣灵膏抹基督:路加福音四章18节说,基督被圣灵膏抹,这大概是指基督受洗时,圣灵以可见的方式降在他身上。圣灵临到耶稣身上,是应验以赛亚书六十一章1节的预言。古时有君王被膏(撒下二4),祭司被膏(出二十八41),而今弥赛亚也被膏抹了。膏抹带来能力。圣灵是亲自膏抹基督,赐给基督事奉的能力。

    关于基督的受膏;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Ⅰ)受膏是为了说明,耶稣是以色列的弥赛亚和君王。约翰福音一章31节,施洗约翰在施洗时,将耶稣向以色列人」「显明」,这事正象旧约时代的君王(比较撒上十六613)。(Ⅱ)受膏让耶稣开始他的公开事奉(徒十38)。受洗后,耶稣开始教训众人,行使神迹;圣灵的膏抹将耶稣分别出来,作以色列人的弥赛亚。膏抹是必须的,这是因为耶稣是人,也因为膏抹一事能说明三位一体的合一性。(Ⅲ)膏抹叫耶稣的事奉得着能力(路四18)。虽然耶稣自己有行神迹的能力,他也要借着圣灵的能力来彰显三位一体神的合一性,他也要依赖三位一体的另外一位。(Ⅳ)膏抹是给予耶稣一个神圣的证据。基督受洗时,父神用声音见证耶稣是以色列的弥赛亚;百姓都听见父的见证:「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三17)。

    基督被圣灵充满:路加福音一章15节说,先锋施洗约翰,从母腹中就被圣灵充满,这样说来,弥赛亚被圣灵充满,最低限度要和他的先锋一样。路加福音四章1节说:「耶稣被圣灵充满……圣灵将他引到……」所用的动词是未完成式(imperfect  tense),说明行动是继续的。「耶稣现在是继续在圣灵的引导之下。」马可福音一章12节说:「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催」是现在式,这说明「耶稣整个在地上的生活,都被圣灵所包围,从他的出生至受死,和复活。」新约对基督生平的纪载,也是以赛亚书十一章2节,及四十二章1节的一种应验。基督是继续不断地被圣灵充满。

 

基督的死

    圣灵不单叫基督得着人性,并叫基督得着在地上事奉的能力,圣灵也参予基督的死(来九14)。以赛亚书中的受苦仆人,是希伯来著作者的一个主要观念;若然如此,那位在以赛亚书四十二章1节临到仆人身上的圣灵也是同一位在以赛亚书五十二章13节至五十三章12节,引导这位仆人承担罪恶的圣灵。

 

基督的复活

    圣经的记载显示:「神格中的每一位,在复活这件事上,都有所参与。」基督是被父的能力叫他复活(弗一1920;诗十六10),但基督也有能力叫自己复活(约十18)。圣灵在基督的复活上也有工作。罗马书一章4节说,基督「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这句话,可能是指圣灵而说。罗马书八章11节提到,「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一句话,这可能是指圣灵而说,也可能是指父而说。彼得前书三章18节说,基督是「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这句话可以是指圣灵叫耶稣复活,但也可能是指基督人性的灵。关于圣灵在基督身上的工作,可以用以下一句话做总结,潘特科斯(Pentecost)说:「如果神格中的每一位,不合作完成神的旨意,我倒怀疑在今天神的话语中,有否那些伟大的神的工作的记录。」

 

向圣灵所犯的罪

 

历史背景

向圣灵所犯的罪,有圣经中所提到的有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五19),和叫圣灵担忧(弗四30),不过,通常我们所指的,是亵渎圣灵。

    谈到向圣灵所犯的罪(太十二3132),我们必须了解关于这项罪的历史背景。耶稣曾经借着宣讲教训(太五至七),和行使神迹(太八至十),向以色列人表明他自己。弥赛亚的神迹,已经行在以色列人中,但现在那些宗教领袖前来质疑耶稣(比较路五14及五17)。谁是基督?他是弥赛亚吗?我们要怎样解释他的神迹?在马太福音十二章,这些犹太领袖下了一个结论,他们向圣灵所犯的罪达到高峰。马太福音十二章22节,他们带领了一个被鬼附的人来见耶稣,耶稣医治了那人。十二章23节那些人的回应,反映出宗教领袖对他们的影响,他们惊奇他说:「这不是大卫的子孙吗?」这问题的字句其实是预期一个否定的答案。十二章24节,法利赛人正式宣告:「这个人赶鬼,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啊!」这一位父曾经说,「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十二18)但在这里,他借圣灵作的,被法利赛人指为魔鬼的工作。耶稣所说亵渎圣灵的罪,永不得赦免,就是根据这样的一个背景。要探讨十二章3132节的罪的问题,先了解背景是相当重要的。

 

解释

    向基督所犯的罪:向圣灵犯罪也关乎向基督所犯的罪。问题的关键是在于马太福音十二章24节。那些宗教领袖都听过基督的教训,见过基督所行的神迹,但他们对基督的评价是,他是凭着撒但的力量行使神迹。这就是他们向基督所犯的罪。他们不但不承认他是弥赛亚,更说他是凭着撒但的力量来行神迹的。不错,他们不否认他的神迹,但却拒绝承认神迹的来源是神,说他是凭着撒但的力量工作。这一位被选派在灵性上和国运上拯救以色列的,在这里被拒绝,被指控是与撒但同属一灵。这些拒绝和指控,产生了向圣灵所犯的罪。

    向圣灵所犯的罪:这一位神将灵赐给他的(十二18),就是法利赛人所指,靠着撒但行事的。神曾说:「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十二18),但这些领袖说:「这个人赶鬼,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啊!」(十二24)这些罪必须按照历史背景来解释。法利赛人直接看见基督公开的事奉,他们亲眼看见他的神迹,可是,他们指基督的工作是撒但的工作。向圣灵所犯的罪,是决定性,也是不可赦免的。因为人已经得到基督的话语和工作的见证,如果他们只是拒绝了基督自己的见证(太十二32上),他们还可得着赦免,但他们拒绝的是最后的见证,就是圣灵的见证,以后就不会再得着见证了。值得注意的是,向圣灵所犯的罪是永远的(太十二3132),人不能再得着悔改的机会,所以说,这件罪是不得赦免,且永远不得赦免。

 

问题

    人通常都会问,向圣灵所犯的罪,今天还会发生吗?亵渎圣灵的罪,必须在基督肉身显现的时候才会发生,因为这样,他才可以教训和施行神迹,而听者及看者可以拒绝他的事奉,指他的工作是撒但的工作。亵渎圣灵的罪,与不信不同。圣经从来没有说,如果人拒绝福音,他就永远得不着机会信主,而今天也没有那些罪是不得赦免的。谁人不是第一次听了福音却不信,但后来才归信基督呢?当然,如果有人永远坚持不信,他的不信就不得赦免。

 

圣灵的施洗工作

 

引言

    圣灵的施洗工作,曾经是争论和分歧的重点。圣灵的施洗和水的洗礼,常会发生混淆。有些指圣灵洗礼的经文,常被人认为是水的洗礼(比较罗六4;加三27)。有些人认为,圣灵的施洗是「第二次祝福」(Second  blessing),叫人得着事奉的力量,及/或叫人能够说方言。某些混淆的产生,是由于未能了解教会独特的本质。五旬节之日,教会诞生,圣灵就在那天开始他建造教会的工程,向信徒施洗,叫他们归于基督的身体。

 

定义

    圣灵施洗工作的定义,可以说,就是圣灵使信徒与基督联合,从而在基督的身体里与其他信徒联合(林前十二13)。

 

解释

    圣灵的洗是教会时代独有的:这解释的主要根据是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3节:「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圣灵这方面的工作,是由五旬节开始的,比较使徒行传一章5节就可以看到;那里提到圣灵的施洗,是指一件未曾发生的事。使徒行传十一章15节提到「当初」——即使徒行传五旬节时代圣灵的工作——这说明圣灵的施洗是旧约所没有的,它是五旬节教会新纪元独特的标记。

    圣灵的洗包括了历世历代所有信徒:不少经文都强调,所有人都受了圣灵的洗,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3节提到,「『都』从一位圣灵受洗」;罗马书六章又说,所有与基督联合的人(5节),也就是说所有信徒,都受了这洗(3节)。加拉太书三章2728节说,「你们……都」在基督里受洗,「在基督里成为一」,这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为奴的、自主的,男的或女的。

    圣灵的洗让信徒在基督的身体里与其他信徒联合:联合为一的人,彼此之间是没有分别的:犹太人、外邦人、为奴的、自主的、男的、女的——所有人都彼此联合为一(林前十二13)。值得注意的是信徒的属灵境况,并不是彼此联合的条件——哥林多信徒以属肉体闻名,但他们都是在基督的身体里。

    圣灵的洗让信徒与基督联合:那些「受洗归人基督的人」(罗六3),都是「与他联合」(罗六5)。这真理教导圣灵的洗不是在领受救恩之后的。

    圣灵的洗不是一种经验性的洗礼:这洗礼是作在信徒的身上,而不是由信徒去作成的,而且,这洗礼是与得着救恩同时发生的,所以,这洗礼不是一次经验性的洗礼。

    圣灵的洗是由圣灵施行的:圣经中并没有两种圣灵的洗。有些人将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3节「从一位圣灵」的洗礼,和使徒行传一章5节的(受圣灵的洗)区分,指前者是指加入基督的身体,后者是指后来得着事奉的能力。但这两处经文,都使用同一个希腊文前置词en,因此,将这两段经文区分,是不恰当的。圣灵是施洗者(徒一5;林前十二13)。

 

圣灵的内住

 

内住的事实

    约翰福音十四章16节提到,圣灵在这个世代独一无二的工作,就是耶稣所应许的,圣灵会住在信徒里面,而且这种内住是永远的。圣灵不是永远住在少数被选的人心里,而是所有信徒里面。

    圣灵是一种恩赐:圣灵是在耶稣里赐给所有信徒的恩赐;没有例外,没有附带条件,要得着圣灵的恩赐,只需相信基督(约七3739)。有些经文提到,圣灵是「赐」给信徒的,「赐」这个字,是指「将一种恩赐赐下」(比较林后一22;帖前四8;约壹四13)。由于圣灵是一种赐予的恩赐,人除了领受,就不能作什么去得着圣灵。

    圣灵是在人得救时赐下的:这是一句正面的陈述,暗示在反面意义上,不信的人是没有圣灵的。以弗所书一章13节说,圣灵是在人得救的时候赐下的。圣灵的印记(及内住),是在信主的时候发生的。加拉太书三章2节也提到同一个真理。

没有圣灵的人,就不是信主的:罗马书八章9节提到:「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犹大书19节又提到,不信的人是「没有圣灵的」。

    圣灵住在属肉体的信徒里面:哥林多信徒以属肉体、乱伦、诉讼和其他罪闻名,但他们里面都有圣灵居住(林前六19)。如果只有蒙拣选的少数人有圣灵内住,那么,哥林多信徒就都没有圣灵了。罗马书八章9节和哥林多后书一章22节,均提出一个结论,就是所有信徒,无论他们的属灵境况怎样,都有圣灵的内住。

    圣灵的内住是永远的:圣灵不但住在所有信徒里面,也永远住在信徒里面(约十四16)。给信徒赐下圣灵,是作为将来得荣耀的「凭据」(林后一22;弗四30)。

 

与内住有关的问题

    有关新约中圣灵永远的内住,圣经有数处难解的经文,以下加以说明。

    诗篇五十一篇11:大卫祷告说:「不要从我收回你的圣灵」,这句话是指在旧约时代,圣灵的内住是暂时性的;自五旬节后,圣灵的内住才是永远的(约十四16)。

    使徒行传五章32:彼得不是说,顺从是圣灵内住的条件,他不过是以「顺从」作为相信的同义词。类似的说法,也在使徒行传六章7节出现过,那里顺从的意思是相信(比较约三36)。

    使徒行传八章1417节:这是从律法过渡到恩典、从以色列时期过渡到教会时期一个独特的事件。当时需要一个清楚的证据,显示撒玛利亚人也象犹太人一样,可以接受圣灵。这事件不是一个规范。如果这事件是一个规范,今天就没有人能够接受圣灵了,因为接受圣灵,是需要圣徒的按手,正如他们向撒玛利亚人所作的。

 

圣灵的印记

 

定义

    圣灵的印记,是神在信徒身上,保证他们得着救恩的一种工作(比较林后一22;弗一13,四30)。哥林多后书一章22节说,神「用印印了我们,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在旧约,印记有多种功用:印记赋予文件的效力(如婚姻合约);印记使统治者的权力转移可以生效;印记赋予权力,以保障一些东西;印记可证明文件的效用,如离婚书。圣灵成为相信基督的人的印记,是要证明信徒是属于神的。

 

解释

    印记的基本概念是拥有。信徒受了圣灵的印,表示信徒是属于神的;牲畜受了印,也是表明从属。农场的人将印打在牛群身上,是要表示牛群属于自己;神若在信徒里面打了圣灵的印,是要表明信徒属于他自己。哥林多后书一章22节,提到圣灵自己就是印记。「赐圣灵在我们心里」这句话,说明圣灵的印是打在信徒身上,这不是信徒自己的作为。此外,印记也是永远的——因为信徒最后要得着荣耀(弗四30)。这样,印记不但表明拥有,也表明稳妥。圣灵证明信徒是永远属于神的,本段所引的三段经文,都是要说明所有信徒都受了印。虽然信徒是属肉体的,正如哥林多人,但他们都受了印(林后一22);虽然信徒曾叫圣灵担忧,但他们都受了印(弗四30)。此外,圣经中没有受印的命令,这说明所有信徒在信主时都受了印记。

 

圣灵的恩赐

 

恩赐的定义

    希腊文有两个字,都是用来形容恩赐的。第一个字是pneumatikos意思是「属灵的事」,或「关于灵的事」。这个字强调属灵恩赐的本质和始源,恩赐不是天赋才干,而是从圣灵而来的。恩赐是圣灵用超然的方式赐给信徒的(林前十二11)。

    另一个字是charisma,意思是「恩典的赐予」。这个字强调属灵的恩赐是神恩典的赐予。属灵恩赐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乃是神给予信徒的一种恩赐(林前十二4)。这个字的这种用法,在罗马书十二章可以看到,保罗在那里论到属灵的恩赐是借着「所赐给我的恩」,赐给信徒的(罗十二36)。

    属灵的恩赐可以有一个简单的定义,它是一种「恩典的赐予」。较详尽的定义,就是「赐给基督身体里的肢体,一种特别的事奉能力。」

 

恩赐的解释

    关于属灵的恩赐,有两个概念必须加以说明。第一,赐给个人的属灵恩赐,就是神赐给人力量,以完成属灵的事奉(林前十二11)。第二,赐给教会的属灵恩赐,就是一个得到特别装备的人,让他可以建立教会,叫教会成长(弗四1113)。

    另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就是什么不是属灵的恩赐。属灵的恩赐不是一种事奉岗位。有一种讲法是:「某人有一种恩赐,可以在贫民窟里工作。」这是对属灵恩赐一种错误的理解。另外,属灵的恩赐也不限于某年龄阶段的群体,例如,某些人说:「某人有在高级分子当中工作的恩赐。」属灵的恩赐也不是天赋才干,恩赐和天赋才干之间也许有关系,但二者必须加以区分,天赋才干是一种与生俱来,或后天训练的能力,而属灵恩赐是神在人悔改时,用超然的方式赐给人的。天赋才干和恩赐的区别,在下表说明了:

天赋才干与属灵恩赐的比较

比较

天赋才干

属灵恩赐

来源

经由父母从神而来

不经由父母从神而来

何时拥有

从出生开始

大概从信主的时候开始

目的

在天然的层面上,让人类得福

在属灵的层面上,让人类得福

使用过程

必须加以确认、发展及使用

必须加以确认、发展及使用

功能

信徒必须将之献给神,为神的荣耀而使用

信徒必须为神的荣耀而使用

 

恩赐的种类

    使徒(弗四11:使徒的恩赐和职分,必须加以区分。使徒的职分只限于十二使徒和保罗。耶稣在路加福音六章13节,呼召门徒归向他,并且拣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耶稣赐给这十二个人特别的权柄,权柄是限于拥有使徒职分的人(比较路九1;太十1)。保罗后来为自己的使徒权柄辩护,强调他有作为真使徒的证据(林后十二12)。使徒行传一章2122节,提出了使徒职分的资格,负上这职分的人,必须从施洗约翰开始,至基督升天时,都与耶稣同行。保罗是一个独特的例子,他指自己作使徒,是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样(林前十五89)。

    使徒的恩赐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28节,和以弗所书四章11节提及。「使徒」这个词的英文apostle,是从希腊文apo(意思是「从」)和stello(意思是「差遣」)而来的,因此,使徒就是一应「从……差遣」的人。这个字似乎可作专门用法,也可作一般用法。按专门用法,这个字只限于十二使徒,他们拥有使徒的职分,也得着使徒的恩赐。按这意义来说,使徒的恩赐是奠定基础的恩赐,限于建立教会(弗二20)。当教会的基础已经立定,这恩赐就终止。正如使徒的职位已经终止(因为已经没有人能够满足使徒行传一章2122节的资格),因此,从严格意义来说,使徒的恩赐也已终止了。「使徒」这个词,在一般意义上,也可以指受基督「差遣的人」。这种「使徒」,没有职分,也没有恩赐,因为这词是按着非专门意义的用法,泛指受差遣者(比较徒十四14;林后八23;腓二25)。

    先知(罗十二6:罗马书十二章6节、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0节及以弗所书四章11节,均提到先知的恩赐。先知都是直接从神的启示领受他的信息,正如亚迦布曾经宣布世界面临饥荒(徒十一28),以及保罗在耶路撒冷的被囚(徒二十一1011)。先知从直接的启示,领受了神圣「奥秘」的知识(林前十三2),这些知识是其他人所不知道的。圣经正典完成之前,先知的恩赐对于教会的建立是十分重要(林前十四3),先知直接从神领受启示,又将启示教导人,叫人得着造就,得着安慰,得着劝勉(林前十四3)。由于启示是从神而来的,启示也是真实的;真假先知的考验,要视乎先知预言的准确性(比较申十八2022)。先知的责任是:一方面预言将来的事情,一方面宣讲神的真理,给人劝勉,给人教导。先知的恩赐和教会的建立,也有关系(弗二20),因为教会的根基已经奠定,圣经的正典已经完成,今天就不再需要先知的恩赐了。

    神迹(林前十二10:圣经中的神迹,是个大题目,读者应该另作专门研究。综观整本圣经,神迹不是偶尔发生的,神迹主要发生在三个时期:在摩西和约书西时代、以利亚和以利沙时代,及基督和使徒时代。这些时期以外,也有间歇的神迹,但数目不多。神迹是用来证明一个信息;在以上所提的不同时代中,神都使用他的使者行使奇妙的神迹,支持他们所传的新信息。新约时代的神迹,是用来证实使徒所传的道理。当圣经正典已经完成,神迹也就不再需要了,神迹的功效也逐渐消失;神话语的权柄,已足够用来证实使者所传的话语。

    神迹的恩赐(林前十二1028),比医治的恩赐范围更大。「神迹」这个词,按原文意思是「能力」或「一种有能力的工作」。在这里,神迹的例子就是彼得对亚拿尼亚、撒非拉的审判(徒五911),和保罗审判行邪术的以吕马,叫他瞎眼(徒十三811)。「神迹」这个词,也用来形容基督所行的神迹(太十一202123,十三54)。

    神迹与神迹的恩赐也需加以区分。虽然神迹的恩赐——个人行使神迹奇事的能力——在使徒时代以后已经终止,但这不是说,今天不再可能有神迹发生。神可以直接应许信徒的祷告,在他生命中行使神迹。神也可以应许为患病的人的祷告,叫他得着痊愈。但神不会借着另一个人作为媒介,行使神迹。

    医治(林前十二9:神迹的恩赐在狭义来说,就是医病的恩赐(林前十二92830)。这词不达意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9节,按原文是众数字(希腊文iamaton),含意是「各类的疾病得着医治」。神迹的恩赐是指一个人能医治其他人任何的疾病。细究整本新约,基督和使徒在治病的经历中,疾病获得痊愈都是:立刻的(可一42);完全的(太十四36);永远的(太十四36);有限的「身体上的疾病(如大麻疯,参可一40),而不是心灵上的疾病」;无条件的「包括没有信心的不信者,和不认识耶稣的人(约九25)」;有目的的「目的不单是使人脱离痛苦和疾病,如果这些是神迹的目的,耶稣离开各城镇就是残忍和不当的,因为那里有病的人都来寻求医治(路五1516)」;次要的「神迹是次于神话语的宣讲(路九6)」;有特别意义的(确定基督和使徒是神的使者,证明他们的信息是神的话语(约三2;徒二22;来二34)」;一定成功的「除了一个例子,就是门徒缺乏信心,以致不能行使神迹(太十七20)」;无病不治的「这种恩赐最高的表现方式就是:叫死人复活(可五3943;路七14;约十一44;徒九40)」。

    医治的恩赐和医治本身,必须加以区别。正如其他神迹的恩赐,医治的恩赐在圣经正典完成后,已经停止;后来也不再需要医治的恩赐。但神仍然可以答允他儿女的祷告,医治人的疾病,不过,这并不需要别的中间媒介,神可以直接医治人。这两种医治同时在使徒行传第九章出现,那里彼得用恩赐医治亚拿尼亚(徒九34),但神也答应彼得的祷告,医治大比大(徒九40)。

    此外,我们还找到不少例子,显明神并不一定医治人(林后十二89;提前五23)。

    方言(林前十二28: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才不致对这个恩赐产生混淆。(Ⅰ)按使徒行传的记载,圣经中的方言是一些语言(徒二6811)。外地的犹太人,在五旬节回到耶路撒冷,他们听到彼得用他们所说的当地语言,传讲福音(比较811节)。

    (Ⅱ)使徒行传的方言,和哥林多书信中的方言是同一样的。我们没有理由说,哥林多书信中的方言和使徒行传的方言不同,或者说,哥林多书信的方言是天使的语言(林前十三1)。

    (Ⅲ)方言是一个小小的恩赐(林前十二28)。基础的恩赐,是用来建立教会的,这些恩赐有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林前十二28;弗四11)。方言列在最后,这说明方言不是一个基本的恩赐,也不是用来建造教会的基础恩赐(林前十二28)。

    (Ⅳ)方言是一个证据的恩赐(sign  gift),是短暂的(林前十三8)。「终必停止」一句话,是用中间语态(middle  voice),这是要说明,「这些恩赐会自动停止」。这里的含意是,等「那完全的来到」,方言就不会继续存在——那时,知识和说预言的恩赐都要停止——恩赐的功用完结后,它就会停止。如果「那完全的来到」后,方言还会继续下去,那里的动词,就应该用被动形式。

    方言是在基督与使徒的世代中赐下的,而且也是必须的。方言与行神迹的恩赐都要作使徒的证据(林后十二12)。当圣经写成后,就不再需要这些证据;圣经已成为权威,证实神仆人所传的信息。方言是教会雏型时代一种证据的恩赐(林前十三1011,十四20)。

    方言是要向不信主的犹太人作证据,在这意义上来说,方言是用来传福音的(林前十四2122)。当犹太人进入聚会当中,听见有人用别国语言说话,这就是给他们的证据,证明神在当中,正如在以赛亚的日子(赛二十八1112),这证据要引导他们相信耶稣是弥赛亚。

    翻方言(林前十二10:翻方言的恩赐,是指一些人拥有在聚会中,翻译别人用方言所说出的别国的语言,那种语言应该翻译成当地人常用的语言。

    传福音的(弗四11:「传福音的」这个词的英文evangelists,是来自希腊文euanggelistas,意思是「宣讲好消息的人」。传福音的恩赐可以下一个这样的定义,「有效地宣讲救恩好消息的恩赐,让人悔改归信基督,作主的门徒。」

    传福音的恩赐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点:(Ⅰ)这恩赐包括对失丧灵魂的负担。有这恩赐的人,一定深切盼望,看见别人得救。(Ⅱ)这恩赐包括宣讲好消息。传福音是宣讲好消息的人,著名布道家如葛培理等,当然拥有传福音的恩赐,但我们不应将这恩赐限于向大众布道的工作。传福音者也可以以个人形式,和不信者分享福音。(Ⅲ)这恩赐能将福音清楚表达。传福音者能够将福音用简单清楚的方式表明;他宣讲救恩的基本需要:罪、基督代替性的死、信心、赦免、和好——让没有圣经知识的不信者,都能明白福音。(Ⅳ)这恩赐包括使福音宣讲得着回应。有传福音恩赐的人,对福音的宣讲都得着回应,这种回应表示他拥有这种恩赐。(V)传福音的恩赐,叫人看见别人相信基督,就能喜乐,这是因为传福音是他的负担和所爱。

    虽然只有部分的信徒有传福音的恩赐,但每一个信徒,都不能免去传福音的责任,所有信徒都应该做传福音的事工(提后四5)。

    牧师和教师(弗四11:以弗所书四章11节所说的,是一种恩赐,而不 是两种恩赐。「牧师」这词(希腊文poimenas),按字面的意思是「牧羊人」,这词只在这里用作一种恩赐。这词可形容基督是好收人(约十111416;来十20;彼前二25),也用来指做牧养教导工作的人,在灵性上肩负牧养的责任。牧师的工作,字面的意思十分明显,就是作牧人照顾羊群。「牧师要照顾羊群,他要引导、守卫、保护和供应,在他监察之下的羊群。」使徒行传二十章28节的例子,可见一斑,那里彼得劝勉以弗所的长老,要「牧养神的教会」。这是一种自愿性的工作,不是为了物质的报酬,不是为了管辖别人,而是出于真正谦卑,愿为别人的榜样(彼前五25)。

    这恩赐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功用,它包括教导的能力。有时我们会提到一些教会的牧者说:「他不善于教导,但他能够好好牧养。」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人有这种恩赐,他就是一个好牧者,也是一个好教师。「作教师所需要的,是要好好使用方法。他要用教训去引导,护卫及保护学生。」所要着重的是,地方教会的信徒,都能长大成人,保罗一再勉励提摩太,要在话语的教导上忠心(提前一35,四11,六217)。

    在此以外,还有几个相关的名词。长老(多一5),是说明这种职位的尊荣;监督,是说明长老的工作与职能(提前三2)——那就是牧养的工作;牧师,是说明一种恩赐,也强调牧者和教师的工作。

    教师(罗十二7;林前十二28):牧师也是一个教师,但教师不一定也是牧师。有几种条件可以显明一个人是有教导恩赐的,他对神的话语,有极大的兴趣,也会委身研读神的话语。他能够将神的话语,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又能够将神的话语,应用在人的生活上。这恩赐显于人的身上,叫这人有深湛的神学和圣经知识,但又能够用浅显的方法向普通人传讲,让他们明白真理。这就是教导的恩赐。这恩赐在新约时代的地方教会,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恩赐是叫信徒得以长大及成熟的(比较徒二42,四2,五42,十一26,十三1,十五35,十八11等)。

    关于教导的恩赐,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这恩赐是需要加以发展的。一个人可能有教导的恩赐,但要将这恩赐好好运用,他就需要付出严格研究的代价,并且忠实地运用这种恩赐。第二,教导的恩赐不同天赋才干。学校的教师通常都在教会里担任教导的职分,但他们所有的天赋教导才能,并不一定就代表有属灵的教导恩赐。在教导上的天赋才能,和属灵的恩赐是不同的。

    执事(服侍,罗十二7):本处经文的「执事」二字(希腊文diakonia),是一个一般的用语,指对他人的服务或服侍。这词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指在一般方式上,对别人的服务或服侍。这个词使用的方式,可以参看以下例子:提摩太和以拉都在以弗所服侍保罗(徒十九22);保罗服侍耶路撒冷的信徒,将金钱的馈赠带到他们那里(罗十五25);阿尼色弗在以弗所服侍保罗(提后一18);当保罗坐牢,阿尼西母服侍保罗(门13);希伯来信徒付出爱心的服侍(来六10)。根据这里和其他地方的例子,可以见到「服侍」是指在肉身需要上,对其他信徒的帮助;这种恩赐不大明显,因为信徒间的服侍,通常都在私人的关系上进行。

    帮助人的(林前十二28):「帮助」这个词(希腊文antilempsis)是表明,「一种帮助或辅助的行为。这词的基本意思是指代别人做事。」帮助人与服侍人相似,有些人认为这两种恩赐是相同的。固然,这两种恩赐即便不同,也十分相似。这词在圣经原文,只在新约用了一次,但与这词有关的另一个希腊字antilambanesthai,则在路加福音一章54节、使徒行传二十章35节,和提摩太前书六章2节用过。帮助人的恩赐,是指「坚守扶持某人,以帮助他。这些帮助大概就是指,对有需要的人的援助,不论是贫穷的、患病的、孤寡的、异地作客的都是。」

    信心(林前十二9):当然所有基督徒都有一个得救的信心(弗二8),他们并且能够在属灵生活上,运用信心(来十一),但有一些信徒拥有信心的恩赐。「信心的恩赐,是能够在不平凡的事情上,表现信心……那人知道该作的是什么事,并且相信神要借着他,完成这件事,虽然事情看来是不可能的。」司提反就拥有这种恩赐,他被称为一个「大有信心」的人(徒六5)。一些人如慕艾勒(George  Mueller)和戴德生(Hudson  Taylor),都是信心恩赐的好榜样。

    动化的(罗十二8):「劝化」一词来自希腊文parakalon,意思是「来从旁给予援助。」这字的名词是用来说明圣灵,是信徒的帮助(约十四1626)。「劝慰者(劝化)是指一个能够帮助别人,运用意志去行动的人。」劝慰的恩赐,「通常与教导的恩赐并存(比较提前四13,六2),劝慰的恩赐是向人的内心和良知发出劝慰。」

    劝慰的恩赐有时是着重劝导,以帮助别人实现某些行为(比较犹3)。劝慰的恩赐有时着重安慰,尤其正当别人遭受不幸或试炼的时候(徒四36,九27,十五39)。

    辨别诸灵(林前十二10):在初期教会,圣经正典还未完成,神将启示直接给一些人,让他们将启示传给教会。但初期的信徒,怎能知道启示是不是真实的?他们怎能知道启示是不是从神而来,还是从虚谎的灵而来,不是单单从人的灵而来?为了叫启示发生效用,神赐下「辨别诸灵」的恩赐。拥有这恩赐的人,有超然的能力去确定突竟启示是从神而来的,还是属于虚谎的。约翰所说的「要试验那些灵」,就是指此而说(约壹四1)。同样地,当在聚会中有两个至三个人宣讲神的启示,拥有辨别诸灵恩赐的人,就要去决定这些启示是不是从神而来(林前十四29;比较帖前五2021)。可是当圣经完成后,直接的启示也终止了,辨别诸灵的恩赐也就终止,因为这种恩赐是为了分辨启示而赐下的。

    怜悯人的(罗十二8):怜悯的希腊文是eleon,意思是「同情和表示怜恤」。在基督一生中,他曾施出怜悯,医治瞎眼的(太九27),帮助迦南妇人的女儿(太十五22),医治癫痫者(太十七15),和医治大麻疯(路十六13)。怜悯的恩赐包含同情与怜恤,帮助贫者、病者、困难者和受苦者。此外,这种恩赐都是以喜乐的心情施出的。拥有这恩赐的人,都必须是凭着喜乐而作,而不是当作一件沉重的任务。

    施舍(罗十二8):施舍这名词的希腊文是metadidous,意思是「与别人分享」。施舍的恩赐通常是指,与别人分享物质的能力和意愿。有这种恩赐的人,是很乐意和自然地,与人分享他的好处。保罗劝告说,施舍的「就当甘心」。「这是指,存着单纯目的,不存机心,慷慨大方地,向人施予同情。」这种恩赐不是专为富人而设,而是普通的基督徒也可以拥有。腓立比人给保罗的馈赠,就是这种恩赐的运用(腓四1016)。

    治理的(罗十二8;林前十二28):保罗在罗马书十二章8节所指的,是带领的人。那句话来自希腊文prohistimi,意思是「站在前面」;那就是去带领、管治和主理。这字曾用在帖撒罗尼加前书五章12节,和提摩太前书五章17节的长老身上,哥林冬前书十二章28节所提到治理事的,希腊文是kubernesis,字面意思是「在船上掌舵」。以上的经文,都是指长老带领会众而说,但这词也可以作更广泛的用法,如指主日学的管理,和教会以外的事奉的管理,如作为一所基督教学校的院长或主任都是。

    智慧(林前十二8):智慧的恩赐相当重要,因为这种恩赐在这段名单中居首位。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二章612节,更详尽地解释智慧的恩赐,智慧的恩赐可被视为神圣的启示,保罗可将这种启示传给信徒。因为这种恩赐是包括领受直接的启示,这可以说是一种作使徒标记恩赐的一种,因为使徒是直接从神领受启示的。而智慧的恩赐「是启示的真理完整的系统。有智慧恩赐的人,能够直接从神领受启示的真理,将这真理向神的子民表明。」因为这种恩赐是关乎神直接启示的领受与传送,当圣经正典完成后,这种启示也已终止了。

    知识(林前十二8):知识的恩赐似乎与智慧的恩赐有密切相关。知识的恩赐是指正确理解,所启示给使徒和先知的真理的能力。知识的恩赐,和说预言和教导的基础恩赐有关,关乎将神的直接启示,向使徒和先知的传送(比较林前十二28)。这样看来,这种恩赐在圣经正典完成后,也已停止。哥林多前书十三章8节提到,这种恩赐的停止。

    下表说明各种恩赐的关系:

基础恩赐的关系

林前十二6至10

林前十二28

林前十二29至30

智慧的言语

使徒

使徒

知识的言语

说预言

说预言

 

被圣灵充满

    圣灵的充满和圣灵的其他事工,是有分别的,这是指圣灵的充满是有条件的。圣灵的其他工作如内住、施洗、重生和印记等,都不是凭经验性的,而且是在归主时就发生的;但圣灵的充满是经验性的,而且是会重复发生的。

 

定义

    圣灵的充满的根据,是以弗所书五章18节:「乃要被圣灵充满。」要被圣灵充满的命令,和「不要醉酒」的劝造相提并论,醉酒就是指一个人没有约束自己的能力。基督徒生命的本质,和不受控制的醉酒,截然不同;「充满」(希腊文plerousthe)的意思是「控制」。「内住的神的灵,会不断控制和管理信徒的生活。」

    属灵的信徒和属肉体的信徒(林前二9至三4)进一步的对比是这样,「属肉体的人按肉体的力量生活,他是根据肉体的支配而活;而属灵的人,是按着圣灵的能力而活。」

 

解释

    有以下两个原因,是支持必须接受圣灵充满的。(Ⅰ)圣灵的充满对信徒的成长是必须的(林前三13)。保罗责备哥林多信徒「属肉体」(希腊文sarkikos),「凭肉体行事」。属肉体和按旧性情生活的对治方法,就是被圣灵管治,或被圣灵充满。(Ⅱ)圣灵充满是信徒事奉所必须的(徒四31,九1720)。使徒行传四章31节描述了圣灵的充满和事奉的关系。圣灵的充满可让信徒能「放胆讲论神的道。」当保罗被圣灵充满,他就立刻宣扬耶稣是神的儿子(徒九1720)。

    以弗所书五章18节教导,圣灵充满的三个重要概念。(Ⅰ)圣灵充满是命令。圣经中没有命令,信徒要让圣灵内住或接受圣灵的印记,可是圣经吩咐信徒要被圣灵充满。这命令是指,「要继续被圣灵充满」,以致能成长,能事奉。(Ⅱ)圣灵充满是条件性的。圣灵的内住、施洗和印记,以及很多其他圣灵的工作,都是不设条件的,但圣灵充满是有条件性的。顺服圣经其他地方的命令,是得着圣灵充满所必须的条件。(Ⅲ)圣灵充满是重复性的。以弗所书五章18节,是一个现在式命令语句,吩咐信徒要「继续被圣灵充满」。这说明了圣灵充满不是一次过的经历,而是一个重复的事件。

 

条件

    以弗所书五章18节的圣灵充满,是一个命令,圣经也提到圣灵充满的条件。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圣经中从来没有命令,信徒去为圣灵充满而祷告,这命令是要人与圣灵保持一个正确的关系;要得着圣灵充满,就要履行这种正确关系的条件。信徒被圣灵充满,有以下凡个相关的命令。

    不要叫圣灵担忧(弗四30):以弗所书四章30节的上下文,是关乎对犯 罪的劝告。信徒不可说谎(四25),不可长久生气(四26),不可心怀苦毒和怨恨(四3132)。当信徒行这些事,他就是叫圣灵担忧了。罪会令圣灵担忧,罪会令信徒不能被圣灵充满。

    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五19):本节上下文是关乎事奉。信徒要不住的祷告(五17),要感恩(五18),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五m)。当信徒在火熟的事奉上浇冷水,他们就是消灭圣灵的感动。圣灵的工作不应该受拦阻,基督徒也不应该妨碍其他人对神的事奉。

    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行是指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不是要在旧性情的管治下生活,乃是要在圣灵的范围内生活。

    此外还有其他的条件是:认罪(约壹一9),和向神奉献自己(罗六13,十二12)。不过,这些条件,也可以归纳在以上所讨论的三大类别之内。

 

结果

    不错,圣灵充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大部分都可以用加拉太书五章2224节的话来概括。圣灵充满的结果,就会结出圣灵的果子,这和按肉体生活,结出肉体的果子截然不同(加五1921);圣灵充满能产生「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2223节)。此外,信徒也能领悟和感受圣灵教导的工作(林前二913;约十六1215);信徒在教会中表现出喜乐、合一和感恩(弗五1920);信徒在事奉上能够合一,有分辨的能力(帖前五1722);信徒能够将百元献给神,不效法世界(罗十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