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解释预表应留意之要点

 

    预表虽然有属灵意义,却不是可以随意解释已如上述。兹归纳以上讨论,有关预表的解释要注意以下各要点:

例解199:《圣经》已解明的预表

 

    例如:加三16直接解释了创世记廿二章18节的以撒预表基督;林前五7直接解释了逾越节的羔羊预表基督;约三14直接解释了铜蛇预表基督为人的罪被挂在木头上……如此类推所有预表只能根据《圣经》本身的解释。除了《圣经》已解明的预表,或由于《圣经》自己按属灵意义引用旧约经文所显明的意义之外,我们不能凭人的想象讲解预表。

    如上文所提的人物中的以撒,预表基督是神所应许的弥赛亚,因为新约经文提到以撒时,显示他就是那叫万国得福的后裔(创廿二18;加三16)。

    旧约的预表中之人、物、地、事,是否一事只可预表一事?也根据新约《圣经》的引用,例如:迦南应许地,新约希伯来书三7- 13用“安息”代替了迦南应许地,所以迦南预表安息。但希伯来书十一8-11提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这样迦南显然也预表天家,因为《圣经》如此应用,我们也当如此接受。

 

例解200:预表具预言性

 

    申命记十八1518,神明说要在以色列人中兴起一位先知象摩西的,所以摩西预表基督有预言性。其实所有预表,都是另一方式的预言。不是用言语明说的预言,而是借着人物、事情或物件,预先指明以后要发生的事。所以“预表”可说是预言的另一种形式。

    凡预表所象征或预言的人或事,已经应验后,便只能照所应验的讲解,不能再作别的讲解。如我们在上文已研究过的《圣经》中的预表,绝大多数都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少部分也可以应用在信徒身上。那些预表的属灵意义既然都已经应验,也就是《圣经》已经解释了的预表了。

 

例解201:预表是神写作的步骤

 

    西二16-17——“所以不拘在饮食上,或节期、月期、安息日,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

   《圣经)既是神的启示,它就不会是一本偶然凑合起来的经典。反之,它乃是神早就有计划、有“腹稿”(加三8),按神的智慧所定的层次步骤的作品。

    旧约中许多故事被选记在《圣经》中,仿佛是神写作的前半段,从远至近,从隐至显,从仪文至心灵,从表样至真象,从预表至实体。

    旧约预表在《圣经》中正是神启示的重要步骤:

    ①说明神救赎计划的进展。

    2说明旧约和新约记载的一贯性。新、旧约都是以基督为中心的。

    3旧约预表既是新约的影儿,所以解释旧约预表,就必须注意它与新约《圣经》的关系。

    旧约的律法和历史,都隐藏着新约的真理,无论人物、事迹、礼仪,在旧约是含有预言性的表记,在新约乃是那些表记的应验和显明。旧约是一种模型的描绘,新约却是模型所表现的实体和真象的出现。

    所以新、旧约的记载,互相解释和互相补充,证明了新、旧约的一贯性而互相吻合。

    这样,“预表”便在显明神的启示的步骤方面,显出它的作用了。

 

例解202:预表不如实体

 

    来八5——“他们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象……。”

    来十1——“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象……。”

    《圣经》自己早已说明,旧约所有的预表,不论会幕、律法的约、礼仪,都不过是影儿,不如真象。所以预表当然不如实体了。

    旧约中的任何预表,无论是人物、物件、事迹、礼仪,都一定不会与它所预表的真理完全相等。否则,它就不算是预表,而是实体了。

    例如:以撒预表基督,只是预表他是应许中的儿子和他的顺服——怎样被献上作燔祭……等。但并不是说以撒一生的每一件事都可以预表基督。预表基督的人只在某一点,或某几件事上预表基督。

    又如摩西预表基督,是应许中要兴起的那一位先知(申十八1518;徒三20-23),也预表基督是神的仆人,为神全家尽忠(来三1-6)。但摩西杀死那埃及人(出二章),逃到米甸,后来又因为发脾气,击打磐石而自己也不能进入迦南,这些《圣经》从未引用为基督的预表。

    历史上所有的信心伟人,都只能在某些方面被新约《圣经》指明是预表基督,集合所有信心伟人之特长,才可以描绘出基督完美的画象。

    事实上摩西的一生有不少地方是可以预表基督的,《圣经》却没有直接指明是预表。例如:摩西将以色列人从法老手下救出埃及,是可以预表基督将罪人从魔鬼手中、罪恶里拯救出来;摩西生下来就受法老的逼迫,基督生下来也受希律王的迫害……。可以说摩西的这些经历很象基督的遭遇。

    总之,古今有信心的人,在本质上都是颇象基督的,却都仅仅从某些特长方面表明基督。所以解释预表时,必须留意某人或某事的那一部分才是预表。总要照着《圣经》所解释的来应用,不可以过分地将他一生的每一项小节都加以渲染。否则,就会越过《圣经》原有的范围。

    又如约拿在大鱼腹中三日三夜,预表基督死后第三日复活。约拿只在这一点上预表基督。约拿其余的事,《圣经》并没有把他作为基督的预表。

 

例解203:预表与教义根据

 

    罗十二1——“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建立教会信仰的根基,是要以使徒的明文教训作为主要根据。旧约的预表可以作为一种有力的助证。

    例如:信徒应将自己献上当作活祭事奉神。我们的根据,不是旧约燔祭的属灵意义,而是根据罗马书十二章1-2节,六章19节。但毫无疑问的,旧约燔祭的属灵意义是很有力的助证,说明信徒理当奉献自己。旧约燔祭的各种属灵教训,也可以更精细的教训基督徒,怎样过奉献的生活。但如果我们单单根据旧约献燔祭这件事,作为我们应该奉献自己的根据的话,则旧约献燔祭,是献牛羊,不是献上我自己这个人,而我们现在所献的既不是牛羊,也不是献在指定的燔祭坛上。若用这样的历史事实做根据,就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所以,预表正如历史的榜样那样,在信仰的根据上(教义上)不是最有力的标准;但使徒明文的吩咐却可以作我们教义上的根据。

    又如:建立教会,是以使徒行传或新约教会书信的教训为主要根据,以确定各种信仰方面和治理教会方面应该遵循的原则。而旧约会幕或历史中的人、事、物的属灵意义,不是主要的根据。

    历史的榜样和明文的命令不同。历史的榜样虽然常对我们有很好的教训,但只可作为我们的借镜,而不是信仰上绝对的标准。而且“历史”是没有必须十足重演的。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历史十足的重演。

 

例解204:预表的字义

 

    Dr. W. E. VineDr. W. BauerArndt  & Gingrich的《希文字汇及字典》,预表的原文有几个主要的字:

 

1)“痕”“tupoz”原意是“象”或“模型”共用过十六次:

    ①、②约二十25——译作“痕”(钉痕二次),英译(指K.J. V. 下略)“print

    ③徒七43——译作“象”“figures

    ④徒七44——译作“样式”“fashion

    ⑤徒廿三25——译作“manner”(N.A.S.B.作“form”)。中文未译出,只在26节的“大略说……”暗示下文书信内容的写法。

    ③罗五14——译作“预象”“figure

    ⑦罗六17——译作“模范”“form

    ⑧林前十分——译作“鉴戒”“examples

    ⑨林前十11——译作“鉴戒”“ensamples

    ⑩腓三17——译作“榜样”“ensample

    ⒒帖前一7——译作“榜样”“ensamples

    ⒓帖后三9——译作“榜样”“ensample

    ⒔提前四12——译作“榜样”“example

    ⒕多二7——译作“榜样”“pattern

    ⒖来八5——译作“样式”“pattern

    ⒗彼前五3——译作“榜样”“ensamples

    (注:英文“ensample”与“example”同义)

 

2)“影象”“antitupoz”原是形容词当名词用,意指:a.原样的“副本”“copy”;b.与原样相似的“预象”“profigure”。在新约只用过二次:

    ①来九24——译作“影象”“figures

    ②彼前三21——译作“表明”“likefigure

    在以上的经节中,只有部分(罗五14;林前十611;来八5,九24;彼前三21)是与我们所讲的“预表”的题目直接有关的。

    但新约除了这两个字之外,还有两个字也曾当作预表这方面意义用的,如:

 

3)“表样”“parabole”原是“比喻”的意思。在新约其他各处都译作“比喻”,但在希伯来书九章9节译作“表样”(N.A.S.B.作“symbol”),而且按上下文确是表样的用法。

 

4)“影儿”“skia”原意就是“影儿”。在新约有三处经文:

    ①西二17——译作“影儿”

    ②来八丁——译作“影象”

    ③来十1——译作“影儿”

    意思是用以指旧约的律法是表明以后要来的基督,和他所成功的救法。用字虽不同,实意相近。不同的字,不表示意义绝不相同。全在乎上下文的用法,可使不同的字有相同或相似的意义。又可使同一个字可以有近似却有所改变的意义。

 

例解205:预表的误用

 

    诗二6——“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来十二22——“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

    按这两处经文的引用,“锡安山”《圣经》自己的解释是用以预表“天上的耶路撒冷”,以及神所立的基督的王权(参弥四7-8)。

    “锡安山”原是大卫城(撒下五7),新约《圣经》引用时指向天上城邑,是众圣徒共聚之荣耀城邑。

    启十四1-5约翰所见之异象中,“锡安山”是“羔羊”与特别蒙拣选的一群信徒所在的处所,有天上大赞美与歌唱之处。

    有人用“锡安山”来象征他们自己的教会,如香港曾有某教会,以“锡安山”象征他们的教会,继而引用弥迦书四章2节的话;“……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于是认为除了他们的教会之外,神没有赐下别的话语,所有的启示,都只从他们那里出来!这不是所谓的“灵意解经”,乃是凭人意的解经。因新约《圣经》从没有把“锡安山”引用于任何个别的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