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契

Fellowship)

 

 

    本字的希腊文是Koinoniametoche,译作交往、合作、分享、团契与相交。涵义即:不同的个体或团体,因着彼此拥有共同的志趣、目标,就互相分享或合一,特别在属灵的事上更是如此。

    圣经上说到,信徒合一与相交的条件:

 

相交的因素

 

    一、信徒赋有上帝的性情,并以基督为基业。「因此他己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上帝的性情有分。」(彼后一4

    二、信徒是基督里新造的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

    三、信徒有分于圣灵的工作,甚至是圣灵居住之处。「岂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么。」,「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林前三16;来六4

    四、信徒蒙神所召者,是赋有属天的生命。「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腓三20

    五、信徒负有为主受苦之责。「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腓三10;彼前四13

    六、信徒在父神所管责之下。「你们所忍受的,是上帝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来十二78

    七、信徒享有主的荣耀。「这正是主降临要在他圣徒的身上得荣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显为希奇的那日子。」,「我这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帖后一10;彼前五1

相交的对象

 

    一、信徒有与父神相交的职责。「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若说是与上帝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约壹一36

    二、信徒有与耶稣相交的职责。「上帝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林前一9

    三、信徒有与圣灵相交的职责。「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林后十三14

    四、信徒有与信徒相交的职责。「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腓二12

 

相交的印证

 

    一、就是要彼此相爱。「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十三34

    二、就是要相互担当。「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2

    三、就是要彼此接纳。「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于上帝。」(罗十五7

    四、就是要彼此顺服。「又当存敬畏的心,彼此顺服。」(弗五21

    五、就是要互相服事。「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加五13

    六、就是要彼此教导。「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上帝。」(西三16

    七、就是要彼此同心。「但愿赐忍耐安慰的上帝,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罗十五5

 

圣经警告信徒不可相交的对象

 

    一、信与不信不可相交。「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林后六1415

    二、信徒不可与鬼相交。「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上帝,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林前十20

    三、信徒不可与黑暗之子相交。「你们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昼之子,我们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所以我们不要睡觉,像别人一样,总要儆醒谨守。」(帖前五56

    四、信徒不可以与恶人相交。「给人行按手的礼,不可急促,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洁。」,「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提前五22;约贰11

    五、信徒不可和黑暗为友。「我们若说是与上帝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约壹一6

    六、信徒不可与背道者相交。「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人若说自己在光明中,却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还是在黑暗里。」(弗五8;约壹二9

    七、信徒不可与偶像相交。「上帝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上帝的殿,就如上帝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林后六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