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平的过程(第五十八至六十五章)

 

      现在我们开始和平预言的最后一大段,论到和平的过程。一共有二个明显的段落,依次论到条件的宣告,最终的实现,分别的原则。其后这位先知以一段实用的话作结束。

1.条件的宣告(第五十八至五十九章)

      这部分的预言,所默示的是:坚持要根据神的观念建立道德。尽管耶和华的旨意是要和平,但这旨意只能在洁净的基础上实现。虽然耶和华要藉着他的仆人带来公义和救恩,并完成他的工作,但人必须先实践合乎神旨意的生活,他才能完成这项达致和平的工作。先知从三方面来论这个题目:宣告道德的要求,承认道德的失败,赢得道德的胜利。

a.道德的要求(五十八1一14)

    先知藉谴责形式主义,和描述真正的虔诚,来启示道德的要求。他藉此强调:虔诚必须表达在道德上,因此只有能产生道德结果的虔诚才可以被接受。

    对先知的托付(五十八1):第一段很简短,包含对这位先知的托付。神要他勇敢地、毫不迟疑地、坚定地向神的百姓说明他们的过犯。他们明白了自己的罪以后,就会认出建立和

平的必要条件。

    形式主义(五十八2—5):神百姓所犯的最主要的罪,乃是因着外表形式而降低了他们的虔诚。因此这一段论到形式主义的经文,可能是圣经中论到类似题目的经文中最醒目的一个;他启示形式主义在外表的形式之下,和真正的虔诚几乎不分轩轾,但同时两者又有天渊之别。

    形式主义所遵行的是正统的、有规律的仪式,并且喜爱知识上的追求。他们天天寻求神,乐意明白神的道,好像行义的国民。他们喜爱这一切活动,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先知描述了遵守形式主义的人之后,又接着说出他们的抱怨。这些形式主义者抱怨神的盲目和冷漠,他们问神为何没有看见他们在禁食,为何不理会他们的克苦己心。这个抱怨反映了一个事实:他们还需要一些东西,他们缺少了某些东西。他明白地指出,即使形式主义者本身也认识到,他们缺少的是神。他们乐意明白他的道,喜悦亲近神,却得不到回答,他们没有得着因真正的交通所带来属灵上的满足。原因何在?

      形式主义者的问题得到了回答,在这个回答中我们也看出形式主义的失误之处。这些人拘泥于宗教仪式,喜爱知识上的探索,却活在三重的罪里。第—,他们禁食只是为了使自己喜悦,他们一面禁食,一面却得罪邻人,压迫他们作苦工。

      第二,他们禁食的时候,也得罪了自己,因为他们互相争竞,以凶恶的拳头打人。他们禁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他们的声音听闻于上,他们却还抱怨神不理会他们。

      形式主义者最后一个罪,就是得罪耶和华。他并没有拣选这样的禁食。他并不接受一方面在外表的态度和举动上敬拜他,另一方面却又亏待邻舍,彼此争斗,甚至内心一点也不愿意寻求他的人对他的敬拜。

      真正的虔诚(五十八6一14):先知揭发了形式主义的虚伪之后,又立刻转过来揭示真正的虔诚之意义。他前面已经指出形式主义在邻舍、自己、耶和华三方面所犯的谬误,现在他就这三者分别论到个人的职责和奖赏。

    真正的虔诚表现在对邻舍的态度上时(五十八6—9),是使他们从各样的捆绑中得自由;实际说来就是满足那些饥饿、贫穷、赤身之人的需要。人若尽到这个职责,就必发现有光照耀,如同早晨的阳光。他要在耶和华里面得到医治、力量和保护。这样的虔诚才能使人与耶和华有交通,他也会迅速回答敬拜他的人所发出的呼声。他们不可能会有形式主义者那样的抱怨。

    真正的虔诚表现在自己方面时(五十八9—12),就是要真正怜悯饥饿的人,想要去满足困苦的人。一个人若合乎这些条件,就必在黑暗中发现光。他立刻会感觉到耶和华的引领,耶和华必使他心满意足,使他的生命结实累累。这样的人甚至可以使久已荒废之处得到复兴,并重建已经丧失的秩序。

    对耶和华的真虔诚,包括喜爱耶和华的旨意(五十八13一14);这里再一次将安息日当作这种喜爱的象徵。人若喜爱耶和华的旨意,他的奖赏就是得耶和华的喜悦,结果他要过一个得胜、掌权的生活。

b.道德的失败(五十九1一15)

先知宣告了道德的要求之后,接下来承认道德的失败。他首先辨认出整个国家受苦的原因,然后明白地承认失败之处。

全国受苦的原因(五十九1一8):前面论到形式主义时,先知曾说到形式主义者的抱怨,他们埋怨耶和华对他们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现在他宣告他们受这些苦——被耶和华忽视、不顾的原因,不是在耶和华这方面。「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五十九1)。他们默认他们因耶和华的冷漠而受的苦,必定还有其他的原因可以解释。他既不是不能相助,也不是忽视他们。

    接着就宣告真正的原因。那使他们与神隔绝的,乃是他们的罪孽(五十九2—8)。

    然后描述百姓的罪,首先是不道德的行为,其次论到产生这种行为的根由——品格的败坏。

      人整个生命都受到了污染。他们的手、指头、嘴唇、舌头无一样洁净。人与人之间毫无公义、真理可言,只有虚妄、谎言。

      这一切都是由一个完全腐化的品格产生出来的。先知用一连串生动的句子来描述这种品格的腐化,并说明生命的基本观念和所产生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们在观念上抱毒蛇的蛋,结蜘蛛网;结果吃这蛋的人必死,这蛋若被踏破,就有毒蛇出来;他们所结的网,也不能作衣服,因为这些都是罪恶的工作,是强暴的举动。他们的脚奔跑行恶,想要流人的血,因为他们的意念是罪恶的。他们不知道平安之路,他们的路途中尽是荒凉毁灭。这就是引起他们受苦的主因,也就是为什么神不听他们,不回答他们的原因。

认罪(五十九9一15):先知立刻承认,「因此公平离我们远」等等。他再度描述他们所受的苦,那就是形式主义者所抱怨的黑暗之境。他们指望光明,得到的却是黑暗。这黑暗将带来混乱。他们因缺乏亮光,就如同瞎子一样,摸索着墙壁,想要寻求引领。即使日正当中,他们仍会绊倒,他们缺乏一切必要的力量。他们因这黑暗和混乱而哀鸣。

      最后,他以明确的话,作实际的认罪。首先是以定罪的语气来表达。他们的过犯、罪孽在神面前增多,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罪。然后是详细地承认这些事。一切过犯的根源在于他们悖逆耶和华,转去不跟从他。这个根所结出来的果实就是欺压人、说谎话;因此公平和公义荡然无存,想要离开恶的人反成了掠物。

      这是引起一切痛苦的真正原因,这先知所承认的也很完全。

C.道德的胜利(五十九15—21)

      有关条件的宣告,最后一部分在说明,耶和华的行动尽管有各样的失败,最终还是道德获胜。整大段的前面部分,就是已经提及的那些事,将这一部分的教训清楚地衬托了出来。这教训宣告耶和华知道一切(虽然形式主义者否认这一点);以及耶和华要在缺乏公义的百姓面前施行公义;并且那位耶和华所差的救赎主,要在犯罪的百姓无力拯救自己的时候出现。

耶和华知道一切(五十九15一16):先知所承认的一切事,耶和华都看见了,他心中甚不喜悦。

他进一步看到:在犯罪的百姓和他自己之间没有一个调停者,无人能够作为桥梁,带来救恩,并建立公义。

    耶和华的审判(五十九16一19):他看见百姓犯罪的情形,也知道他们的无助,他就亲自成为他们的帮助,施行拯救,以维护自己的公义。这个事实极端强调了耶和华在成就这些事时的孤独。他是以自己的力量行动,「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义扶持自己。」

      他在自己的属性中完成他的审判。他以公义为铠甲,以拯救为头盔,以报仇为衣服,以热心为外袍。这一切都是他的本质,是他的属性,总括起来就是爱。

      他的行动是为自己辩白,要彰显他那无可言谕的公义。为了人的需要,他必须有所行动;他必须以报仇对待敌对者和仇人。

他行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他自己的荣耀,只有当人敬畏他的名时,他的荣耀才得以彰显。

耶和华的救赎者(五十九20—21):最后他的救赎者出现了。先知宣告他要来到锡安,也就是永久性的全国生活中心地,目的是要祝福这个世界,以荣耀神。他更要来到「雅各族中转离过犯的人那里」,也就是忠信的余民那里。

      他的来临导致一个结果,就是神与人立一个新的约,要将神的灵和他的话传给人,直到永远。最后这个宣告是用间接的方法,对那来到锡安的救赎主说的。神的灵和话要住在这位救赎主的后裔里面,以完成他和平的旨意。

因此实现和平的过程,第一个条件是由真虔诚衍生的道德。基于这个条件,在犯罪和腐化的百姓中间应该实现这种道德,并且承认他们的罪,悔改。由于看见他们无法靠自己悔改,以达到这个基本的要求,因此耶和华自己成为救赎主,使他们归于他自己,用他的佗为帮助苜姓符合这个最基本的条件。

2.最终的实现(第六十至六十二章)

前面一大段在强调:道德的实现是和平过程中必要的条件。现在的第二大段转向了辉煌的描述,说到神旨意的最终实现。首先论到物质的丰盛,其次是属灵的实现,最后是圣职的完成。

a.物质的丰盛(六十1—22)

    这里用黎明的旭日,和满月的光辉来描述物质的丰盛。他可以分成四部分:黎明,分散之民归回,被建造的城,那完全之日的荣耀。

    黎明(六十1一3):最中心的一个事实,就是有光照耀着锡安。这必须和前面那段连在一起看。前面说到他们已承认自己的罪,先知也宣告了耶和华的行动,就是要亲自成为救赎主。因此这光要照耀神的百姓。这城被拟人化了,好像一个人坐在一片黑暗中,但耶和华的光和荣耀要照亮他。因此他被命令要兴起发光。那显现在他身上的光,不只是要照耀他,也要照耀一切黑暗里的人。万国看见神归返的子民所发出的光,都聚集来就这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曙光初露的画面。

    分散之民归回(六十4一9):这蒙光照的城市要举目观看那些聚集的百姓。他们中间有他的众子和众女,他们都回到这个长期被废弃,现在又复兴了的城中。各样的财富都归向他,他们要被献在耶和华的坛上,并蒙他悦纳。这些财宝最大的用处是来装饰、荣耀他的殿。这里特别用鸽子飞向窗子,来描写众民如何向这荣耀之城聚集。他们带来了各样财宝,是为荣耀耶和华的名,因为他已经荣耀了他的百姓。

      被建造的城(六十10—16):那些向光聚集的人,必成为建筑城墙的工人。外邦的王并没有被俘,但他因荣耀的恩典所催促,而来服事这城。他们不再畏惧被侵略,被人毁灭。城门昼夜开放,迎接各国送来的财物。凡是与他们为敌的列国,必要灭亡。一切珍贵的建材都要献出,来修饰神的圣所。素来苦待神百姓的人,他们的子孙要前来屈膝下拜,并且称锡安确是以色列圣者耶和华的城。

      这城经历了长期的荒凉、孤独,现在要成为列国的中心,并且实际明白这位先知一再宣告的真理,就是耶和华是救主,是救赎主,是雅各的大能者。

    完全之日(六十17—22):最后一小段说到最终的丰盛。这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克服了黑暗。现在要描述神的旨意得到完全的实现。

    首先是他完全的管理。这里用低等的物质转换成了高等的物质,来比喻物质财富的倍增。在耶和华的无上管理之下,金要代替铜,银子代替铁,铜代替木头,铁代替石头,政权也要赋予那些制造和平、提倡公义的官长。结果这座神的城里面,再也没有强暴、荒凉、毁灭的事。

      完全的管理将要产生完全的荣耀。照亮这城的真光,既不是白昼的光,也不是月亮的光,乃是耶和华亲自作他的光,彰显出他的荣耀。

      由于这个光源是永恒的,因此不再有日落,也不再有月沉。居民都成为义人,有完全的喜乐,并永远得地为基业。最后一句话再度强调一个一再被重复的真理,就是这一切都是耶和华作工的结果,他要按他的日期加速成就这事。

      这幅图画展现了物质的丰盛,同时也启示一个事实:只有道德的正直才能导致这种丰盛。他和前面那一大段的末了所说的,同样给我们一个极深的印象,就是耶和华的作为,要产生荣耀的结果。他要兴起荣光,照耀他的百姓。

      然而他的百姓也有责任,他们被呼召要兴起发光,以回应他的荣光。他们若如此行,就必到达充满祝福之处;并且被他们的光所照的人,也要因他们蒙福。这样,神要他百姓成为别人祝福的旨意才不致被忽略。

b.属灵的实现(六十一1—11)

      这预言描述了物质的丰盛之后,接着描述内在的奥秘,也就是属灵的实现。这也可分成三部分:第一论到受膏的使者,第二论到作祭司的百姓,第三是赞美之歌。这整段实际上都是神仆人,就是那位和平之王的语气;透过他,和平的旨意才能成就。

    受膏的使者(六十一1一5):第一部分对这位耶和华的仆人有了一番新的描述,说到他的装备。他的使命和他的胜利。

    开头那句简短而有含义的话,宣告了他的装备,「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有趣的是,基督自己也引用这节经文,说到他的整个使命(他由童贞女受圣灵孕而生,到他在十字架上靠着圣灵舍己)都是在圣灵的大能中成就的。

    这预言在描述他的使命时,首先说到第一阶段的使命,就是传好信息,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得自由。紧接着的是一个短句子,却涵括了神仆人的整个使命。首先宣布耶和华的恩年,其次宣告神报仇的日子,第三是安慰悲哀的人。我们读这一段的时候,很自然的会想起耶稣在会堂中时,读到「报告耶和华的恩年」这一句话,就停止了。因为当时神报仇的日子尚未开始,当然这先知所说的安慰悲哀的人也没有开始。最后一部分是在描述对悲哀之人的安慰。当锡安得到复兴,神的百姓尽到他们在这个世界的职分时,就有安慰临到悲哀之人。

前面一段以完全之日描述物质的丰盛时,这先知曾宣告说,神的百姓是他栽种的枝子,是他手所作的工,以使他得荣耀。现在他又重复相关的话:锡安和百姓所以得复兴,是为了使他们成为公义树,是耶和华所栽的,要叫他得荣耀。因此耶和华的仆人最终的胜利就是带来复兴,使被赎的百姓也有分,他们要修造废弃已久的荒场,重修历代荒凉之城。列国因他们的复兴也蒙了祝福,并加入他们的修建工作。外人要起来为他们牧放羊群,并为他们耕种田地,修理葡萄园。

作祭司的百姓(六十一6—9):在那伟大的未来中,神的百姓要完成他们真正的祭司职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神曾对他们说,「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希伯来人一直没有完全实现神的这个理想,但藉着耶和华仆人的工作,这个理想将会实现,那时人们就要知道他们,并称他们为神的祭司。

    那日,他们就与列国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分享列国的财物,因他们的荣耀而夸口。对神的百姓而言,那是他们一切羞辱得到补偿的日子,而列国也要与他们一起得补偿。我们最好注意一下这里的代名词有了改变,这段中的「你们」和「你们的」是用来称呼神的百姓,「他们」和「他们的」则是指列国。

      然后神的仆人宣告神与以色列国所立的伟大新约,他以「我耶和华」自称。这约的基础是建立在耶和华的公义上,因为他喜爱公平,恨恶抢夺和罪孽。这约的性质,是一种在真理里的行动,因此这约是永恒的。他的果效是,神的百姓要从羞辱中被赎回,并在众民中发挥公义的影响力,这样众民也要承认这个真理,并顺服这真理。

    赞美之歌(六十一10—11):这段有关属灵实现的信息,最后以一首赞美之歌作结束。毫无疑问的,这是神仆人的诗歌,因此他也是神的真以色列民的诗歌。

      耶和华是喜乐的泉源;喜乐的第一个原因,是神的仆人蒙了祝福。耶和华以拯救为衣给这仆人穿上,以公义为袍给他披上,这样他的行动就与耶和华互相配合,因此有公义和赞美在万民中发出。

C.圣职的完成(六十二1一12)

      论过了物质的丰盛和属灵的实现之后,这个预言现在较详细地描述到圣职的完成。一开头就指明不管这段信息是神仆人说的,或先知自己说的,他都是在一个尚未成就的环境下说出的。虽然尚未成就,但将来一定会成就。首先提到这城将得的新名,以描述他的复兴;其次描写守望之人,他们要看到最后的建立;最后证实必有最终的实现。

    新的名(六十二1一5):这个说话的人有两重愿望,是针对锡安和耶路撒冷的。一则盼望神一切的应许,都能在这座属神之城中得到应验,就是盼望这城的公义如光辉发出,他的救恩如明灯发亮。正如我们先前探讨过的,这城要兴起发光,因为耶和华的荣耀已经照耀他,就是已完成对他的愿望。另外更深一层的盼望是,由这种属灵的丰盛产生一个结果,就是列国得见公义和荣耀,耶和华也因此得到证实。

    这个说话的人心中毫无犹疑,从他四度用到「你必」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其坚定的语气。首先,这城必得一个新名,是耶和华亲口所起的。第二,他在耶和华的手中要作为华冠,在神的掌上必作为冕梳。第三,这城和他的地必不再被称为撇弃的,荒凉的。第四,这城必被称为「我所喜悦的」,被称为「有夫之妇」。

      他为何如此确定呢?因为他确信耶和华喜悦这城。新郎怎样喜悦新妇,神也怎样喜悦这城。

    守望者(六十二6一9):这预言接着描述城上的守望者,更明显地表露了对这些事最终成就的确信。这些守望者是用来提醒耶和华的,他们的工作就是为了耶路撒冷的缘故,昼夜向他求情,一直到他使耶路撒冷成为地上可赞美的城为止。

    然后宣告对他们的求情之回答。耶和华回答时,指着他的右手和大能的膀臂起誓,说他必成就他的旨意,这城要回复昌盛。他长久以来所受的欺压和破坏都要停止;由于耶和华的作为,这城要用自己的劳力获得各样的财富。

    实现(六十二10—12):这位使者带着热烈的期望转向百姓,托付他们去预备道路,并再度宣告那位救赎主的来临,只要带来救恩和赏赐。因着他的来临,百姓要被赎回,重归圣洁,重新对世人发生影响。

    再回头看这论及最终实现的整大段,会发现他的三个小段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段论到物质的丰盛,很清楚的指出最终实现那日,百姓将得的荣耀。其中心真理在:只有属灵的关系,才能产生物质的丰盛;只有当神的百姓实现了神的理想,就是尽了祭司的职分之后,物质的丰盛才能实现。最后,属灵实现和物质丰盛的主要价值,在于圣职的完成。这城变得美丽、兴盛,不是为了自己的缘故,乃是为了要成为其他人聚集的中心地,让别人分享他的祝福。这一切最深的含义,是神的荣耀,以及他的尊贵在这世上得到证实。我们读了这整段之后,不可能不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就是因着他所赐的丰盛福分,以及人被带到那完全而永恒的和平中,神得到了证实,他的名得到了荣耀。

3.分别的原则(第六十三至六十五章)

      这个预言的最后一大段,再次说到神在应用他的方法时,所持的区别原则。只有圣洁,才能产生上述的一切祝福;而在圣洁建立之前,必须有审判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认出我们将要查看的这一段,和受膏的使者有关他使命的宣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查看那段经文时,我们会留意耶稣在大会堂里读过这经文,他只读到「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就停住了。下面一句是「我们神报仇的日子。」这就是最后这一段的主题。根据实际发生的顺序,我们已经讨论过了现在所要描述的最终实现之前的一切事。先知所作关于复兴之前必须要有道德条件的宣告,以及有关最终实现的画面,共同促成了这最后的教导。如何才能得到完全的复兴?圣职如何完成?答案就在最后这一大段中。此段描述审判的道路,记载热心的祈祷,最后介绍神藉着挑选百姓,在他们中间施行审判。

a.审判的道路(六十三1一6)

这段经文呈现了两幅图书,一幅有关那位勇士,另一幅有关那场争战。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都是在描述那勇士从争战中归来的情景,并且是由争战已经结束的观点来描述那场争战。

勇士(六十三1):我们可以从先知的问话中,看出他所看到的异象。异象中有一个勇士从以东来,这里的「以东」是象徵一切抵挡以色列,或反对神的人。我们看见这勇士走了过来,既没有受伤,也没有倦容。他的装扮华美,能力广大,先知就问道,「这是谁呢?」

      勇士亲自回答他的问题,「就是我,是凭公义说话,以大能施行拯救。」答话甚短,却总结了以赛亚书这几章中的主要教训。那是耶和华所说的话,一方面宣告他的方法,一方面宣告他的目的。他的方法是凭公义审判;他的目的是要拯救,他有大能来完成这一切。

      争战(六十三2一6):先知认出了那勇士之后,立刻问他,为什么他的装扮有红色,他的衣服像「踹酒榨的」?他看见他的衣裳洒有血迹,显然他刚从一场争战中凯旋归来。因此先知要求他对他的装扮作解释。

他立即回答了他,首先确定一个事实,就是他没有得到人的任何帮助,就在烈怒下独力征服了他的一切敌人。

然后宣告这场争战的原因,「因为报仇之日在我心中,救赎我民之年已经来到。」耶和华的恩年已经过去了,现在他报仇的日子也完成了。这勇士已在烈怒的大能中克服仇敌,但他还有能力施慈爱,要拯救他自己的民。

      然后又说到他在争战时的孤单。无人帮助他,但他仍大有能力;于是一切反对他,敌对他旨意和他百姓的仇敌都被毁灭了。

      如果硬要把这一段经文,解释作在描述基督第一次降临时所作的工作,就会徒生困扰。这不是一幅描绘神的仆人受创伤的画面,乃是他的仇敌被击败、被毁灭的画面。我们在这里没有见到实际流血的战场,但只有那位得胜者,最后要在报仇和烈怒中,扫除一切反对他百姓和他旨意的仇敌;他凯旋归来之时,他的救赎之年就开始了。

b.热心的祈祷(六十三7一六十四12)

      这整个祈祷,是附加在这最后一大段的主要教训之上的。当这个预言论到神如何挑选百姓,运用他区别的原则时,还会再度提到这个祈祷。

    先知看到了有关那勇士和他所宣告之异象,他感觉到其中所描述的审判具有绝对的公义,并且认出只有藉着这样的作为,人才可能有希望。于是他发出赞美和祈祷。

      赞美和承认(六十三7一14):这预言首先以优美的文字,描写耶和华在过去对他百姓的信实。他决心要提起耶和华的慈爱和美德,并宣告他向以色列家所施的大恩。然后他提出两个例证,第一个描述他在埃及对他们所施的慈爱,证明他是他们的救赎主;第二个描述他在旷野中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因此,从回顾过往的年日中可以发现,尽管他们悖逆,使主的圣灵担忧,他还是爱他们,怀抱他们。

    这样导致他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因他们悖逆,使圣灵担忧,他不得不「转作他们的仇敌」。

    不过这一切只有促使他再歌唱他的慈爱和怜悯,这预言还是赞美他仍记念他的百姓,记得他如何带领他们出埃及,又如何拯救他们离开旷野,进入安息之地。

    祈祷(六十三15一六十四12):这赞美和承认,融入了一个祷告中,这是一个由深刻地认识到失败和荒凉的景况而发的祷告,这祷告却也同时知道耶和华的心是人有慈爱怜悯的。他首先表达他们的需要,然后发出痛苦的呼喊。接着是回想起过去神的作为,而承认所犯的罪。最后是对耶和华的呼喊,呼吁他向他的百姓有所作为。

    惟一的需要(六十三15—19)。这预言描述了现今的光景,并拿来和古时候耶和华给他百姓的安息作强烈的对照,以祈求耶和华垂顾。从「你的热心和你大能的作为在那里呢?」这句问话可以证明,这百姓没有耶和华的同在,也没有他的大能。「你爱慕的心肠和怜悯向我们止住了。」这宣告也指明他们没有耶和华的怜悯。这是一幅描绘他们的需要之画面,这祷告说出了他们的论据,「你却是我们的父你是我们的父我们的救赎主。」他迫切地恳求耶和华转回来。他们已失去安息,他们的产业所剩无几,他的圣所也被践踏,他们变得好像邢和

华未曾治理过的人。

    呼喊(六十四1—2)。说出了他们的需要之后,接着是一声痛苦的呼喊,恳求耶和华裂天而降,审判他们的仇敌。这呼喊显然是因为那个勇士的异象而导致的,表达了他们心中热切地渴望审判的过程能早日完成。

    回想(六十四3—5)。这伟大的祈祷随之语气一转,变为回顾以前的拯救。他记得耶和华在过去的年日中所成就的事,这也正是他们现今所寻求的。山岭在他面前震动。这使人想起了神的原则:他为等候他的人行事;他迎接那欢喜行义的人。

    承认(六十四5—7)。回想的结果,产生了对罪、对由罪而来的审判之承认;承认审判是必然要来的,是犯罪应得的后果。神曾发怒,但发怒的理由是因百姓犯了罪。他们长久以来不断地陷于罪中,「我们还能得救吗?」表达了他们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罪。不洁净和污秽必然带来枯干、毁灭。最后所承认的是,「无人求告你的名。」承认那勇士所说的真理,就是当他四顾观望时,没有人帮助他。

    呼吁(六十四8—12)。认罪之后,这祈祷在一个伟大的呼吁中结束。这呼吁显然是建基于我们已提过的那勇士所作的宣告上。他见无人相助,却仍施行拯救。前面也承认了无人求

告他的名,然而这里仍为了求拯救而发出呼喊。

    第一部分是降服。承认神是父亲,是窖匠。百姓一切的败坏都是由于违背这个基本的真理而来的。他就是根据这个降服,呼吁耶和华不要永远记念罪孽,因为他们是他的百姓。这呼喊的最后一部分之论据,是神的城之光景,因为圣城变为旷野,成为荒场。圣殿被火焚烧,一切美好的东西尽都荒废,耶和华岂能再静默?

C.挑选百姓(六十五1—25)

这一段开头的几句话给我们一个印象:他似乎是针对前面的祈祷所作的回答。但若进一步探讨,就会很肯定的得到一个结论——他不是在回答前面的祈祷。我们已讨论过的那段祈祷是绝对真诚的,是那位先知的祈祷,或者是他所代表的那些余民的祈祷。但目前这一段话的语气显然不是那先知或余民说的。

如果我们认定,上面这段祈祷是附加在这一大段主要教训上的文字,就可以看到,前面异象中出现过的那个勇士,现在再度发言。他已经战胜了他和百姓的共同仇敌,此刻他接若要对付那些属他自己的人。因此我们可以看见这一段生动地描写了神在区别他的百姓时,所持的原则。首先描写真与假之间的区别,其次描述挑选的结果,最后启示所产生的新秩序。

    真与假(六十五1一12):这一段清楚标明了神在真与假之间的区分,甚至在他的百姓中也有这样的分别。首先描述悖逆之人,其次是承认后裔,最后对悖逆之人说到他们将临的毁灭。

    悖逆之人(六十五1—7)。开头的话说,「素来没有访问我的,现在求问我。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称为我名下的,我对他们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这不是指以色列说的。保罗在罗马书第十章中曾引用这段经文,他的用法尤其可以证明这不是指以色列人说的。显然这是那勇士的宣言,是他审判列国以后的结果,他要带领他们来认识他。

      和此成鲜明对比的,是接下去对他百姓中那些悖逆之人的描写。他对他们的态度是长久忍耐,「我整天伸手招呼,」他们却相应不理,随自己的意念行恶。这使我们回想起先知在描述神仆人的工作之后,所作的伟大呼吁,他在呼吁中把百姓的意念和道路,和神的意念与道路相对比。

    更甚者,这些悖逆之人还拜偶像,作出一切与偶像有关的可憎之事。他们的罪也表现在假冒为善上,他们自以为高人一等,对别人说,「你站开吧!不要挨近我,因为我比你圣洁。」

    这些百姓触犯了耶和华,因此这里清楚的描述他决心要惩罚他们。

    后裔(六十五8—10)。他的审判是有区别的,因为那些余民虽然常常失败跌倒,他们还是忠于耶和华的。这里用了在葡萄中寻新酒的比喻。神区别的作为乃是:从雅各中领出后裔,从犹大中领出继承者。下面的话生动地描写了由区别所产生的结果,「沙仑平原必成为羊群的圈,亚割谷必成为牛群躺卧之处,都为寻求我的民所得。」

    悖逆者的结局(六十五11—12)。这信息紧接着以更确定、更详细的语句,来宣告将临到悖逆之人的毁灭。他们的罪包括:离弃耶和华,忘记他的圣山,敬拜偶像。

      他们被命定归在刀下,屈身被杀。这里再度宣告他们被杀的理由,是因耶和华呼唤,他们没有答应;他说话,他们没有听从,反倒继续行恶。

      挑选的结果(六十五13—16)。接着描述挑选的结果。耶和华的仆人们所经历的,和悖逆之人的遭遇完全相反。他们要被带到丰盛满足之地。他们吃、喝、欢喜、歌唱。悖逆之人却要被带到贫乏、忧伤之地。他们又饥、又渴,他们要蒙羞,又因忧伤而哀号。

    最后,将悖逆之人和义人的处境互相对照。悖逆之人必留下名字,被人指着赌咒,并且被杀。耶和华的仆人要另起别名,他们因符合与神建立真正关系的原则,得以发现继续存留在世上的秘诀。

    新秩序(六十五17—25)。挑选的最终结果是设立新秩序,以及建立神的国度。

    首先从创造方面来描述这新秩序。有新天新地被建立,从前的事都不再被记念了。

      就这世界来说,新秩序的中心乃是神的城,就是耶路撒冷,他被居住在其中的居民所喜爱,神也喜爱这样的城和居民,因为其中再也听不见哭泣和哀号的,声音。

      百姓在这种新光景中的生活,和他们长期以来所受的荒凉景况大不相同。他们的寿命增加了,再也没有早夭的孩童,或寿数不满而死的人。活到百岁而死的人都会被认为早夭的,被看作是因犯罪而为神咒诅的。

    劳苦之人的光景也大相迥异,他们可以享受自己劳苦所得的益处。他们居住在自己所建造的房屋中,吃自己所栽种的。即使在今日,我们也不需要特别的解释,就能明白劳动者和获益者之间的区别。

      不仅如此,百姓的生活也是一种与神交通的生活,是祷告蒙应允的生活。

      最后的一段话,特别强调和平的胜利。自然界要重归和谐;残暴的要被消除,伤人的要被毁灭。

      这就结束了伟大的和平预言。整个预言包括旨意的宣告,和平之王的描述,以及有关这过程的教训。

    我们若将有关审判的预言中最后的那段信息,与和平的预言之末了部分互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的思想有惊人的相似处。

      先知在审判的预言中宣告,「看哪,你们的神必来报仇,必来施行极大的报应,他必来拯救你们。」接着描述他的保证,最后以这样的话作结束,「在那里必没有狮子,猛兽也不登这路,在那里都遇不见。只有赎民在那里行走。并且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

      而这里和平的预言最末了一段,也是在描述神报仇的日子之后,说到「看哪,我造新天新地」,最后也以这样的话作结束,「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