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來看使徒保羅的職事對新約的特殊貢獻﹐這也是我們所公認的。我還要重複的提 醒各位﹐保羅“特殊”的職事就是所謂“帳篷”的預表。在討論他職事中﹐特別關於教會相 互連絡的主題時﹐我們將不論到保羅在其他屬靈事務廣泛的啟示﹕譬如﹐屬天救贖的計劃及 信徒個人在基督裡長進的途徑等。 保羅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不是告訴我們罪人如何進入神的國度﹐而是指示我們基督徒﹐ 神如何使我們能進入國度及進入國度的結果。為了這個目的﹐保羅在羅馬書中著重的捉到幾 個主題﹔比如稱義及成聖、從罪及律法得釋放、在基督裡的永生生命、及靠聖靈行事、兒子 的名份及神的目的。這些題目﹐我們曾徑在別處都提過的(注﹕正常基督徒生命) ﹐在其 中曾指出﹐我們對上述屬靈事物的信心及經歷﹐根據我們的眼睛及對基督耶穌偉大史實的開 啟﹕即他的被釘、復活及被高舉﹐並我們與他同死、復活及被高舉的事實。神已在基督裡審 判了我們的罪﹐治死了我們墮落的天性。我們被接受在他的國度裡﹐不是因為我們逃過了神 的審判﹐而是基於我們已在基督裡接受了審判﹐並已在他裡面復活得著新的生命。基督的十 字架是我們唯一的道路。 為了這個原則﹐保羅再把另外令人醒目的一章陳列在我們面前(羅馬書第七章)。他指 出自己失敗的原因﹐乃是信徒想靠自己天然的能力過基督徒生命﹐而他偉大的發現(延伸到 第八章)﹐無疑是“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基督內在的能力──“在基督裡生命聖靈的 律”勝過了他肢體中罪和死的律。腓立比四章十三節他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 都能作。” 對保羅而言﹐基督徒的生命乃是一積繼續不斷的神跡﹐是一種內心隨從聖靈而使借著重 生持有的屬天生命﹐自“敗壞的肉體”中發出來的矛盾生命。“基督若活在你的心裡身體就 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羅馬書八﹕10)﹐在我們論及保羅是一位“織帳篷者”及他對神家的認識前(羅馬書所提到的)﹐我們 停下來先看保羅這個人﹐並從他身上“作憑據的聖靈”藏在“我們這地上的帳篷”(哥林多 後書五﹕1--5)顯出的矛盾生活的榜樣來學習一些教訓。 關於使徒保羅﹐我願提醒你特別注意哥林多後書所記載特殊性格。這封書信的特點是表 明保羅個人內在屬靈生命及經歷。在所有新約的書信中﹐這是一封特別關於保羅個人的書信 ﹐如果沒有它﹐我們將難以認識保羅這個人。由於哥林多人的光景﹐神許可保羅寫哥林多後 書﹐更因如此﹐我們便可以窺知其他書信所隱匿的一些事。在那書信中充滿了教訓﹐這封書 信卻簡要的揭開了教訓後面的人﹔其他書信把神的啟示向我們表明﹐這封書信卻指出神啟示 所信任的人。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便可得到印證。在哥林多前書保羅寫到神揀選了“世上軟弱的”﹐ 在哥林多後書卻給我們瞥見保羅身上屬天的軟弱。在哥林多前書三章﹐保羅要求信徒合一﹐ 哥林多後書一章顯示出他們自己遭遇的挫折。他極力的勸阻他們分門結黨﹐卻仍把自己擺在 他們中間。處理哥林多教會一些混亂事務後﹐保羅于林前十三章提出著名愛的詩章﹐但在林 後第二章中﹐他說明在前封書信中提到教會外面的混亂﹐他說﹕“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 多的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懮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疼愛你們。”往後在哥林 多前書十六章﹐保羅提醒他的讀者﹐實際關心別人的需要﹔然而在哥林多後書十一章﹐他讓 我們看見個人私下錢財的處理。一個人若在錢財上不清楚﹐他就不能事奉神﹐這是一個原則﹐ 如果他在這件事上錯了﹐其他也就都錯了。最後﹐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提到我們現在最關切 的問題﹐也就是新約中論到復活最清楚的地方﹕但在哥林多後書第一章中﹐我們發現保羅連 活命的指望都絕了“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 保羅的教訓都是以經歷為背景。無論今天人們對它的看法如何﹐除此以外﹐就再沒有職 事的根。如果一個職事只建立在理論上﹐它只是改善的工作﹔但一個供應生命的職事主要是 從經歷中產生的。哥林多前書是論到恩賜及教訓﹐後書卻是論到生命.由於基督的死在保羅身上做工﹐他就有生命﹐別人也就因此有了生 命。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及其他書信的職事是基於哥林多後書所描述的人。 寶貝放在瓦器裡 現在﹐讓我們往前注意上面所提及的事﹐特別是關於保羅身上矛盾的經歷。 當我們仔細讀哥林多後書時﹐便會遇見兩個人﹕一個是在自己裡的保羅﹐另一個是在基 督裡的保羅。我們覺得他是異常的人。外貌矮小瘦弱﹐言語拙劣﹐但他卻自信是勇敢的﹐見 識豐富﹐而且他的書信是堅定而有份量的(參閱哥林多後書十1--10十一6)﹐他在處人和理 事上﹐總是顯出堅定一致的態度﹐即“不憑著外貌”﹐只憑著基督(哥林多後書一17﹐五16)。 論內心的光景﹐也可以看出他身上矛盾的情形﹐“因為他常用到一些意味深長的字眼﹐例如 “但”﹐“然而”﹐“雖然”。“他寫著“我們絕瞭望” “我們在這帳篷裡嘆息勞苦”﹔ “我們多麼痛苦”﹔“外有爭戰﹐內有懼怕”﹐“然而那位叫死人復活的神──安慰了我們” (參看哥林多後書一﹕8─9﹕五﹕4﹐七﹕5─6) 他在哥林多後書﹐不只是指出他裡面雙重感覺的經歷﹐還有兩個重要的段落表明不尋常 的經歷(參閱哥林多後書四﹕8─10﹕六﹕8─10)。無疑的﹐保羅這書信中﹐從頭至尾所 講論的每件事都是從這個源頭出來的。在這兒我們可以找到一個貫通的原則﹐就以他自己的 話為最好的提綱﹕“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 我們”(哥林多後書四﹕7)﹐從第一章我們就看見“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而最後一章﹐我 們仍然看見瓦器﹐但我也遇見了寶貝。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裹”﹐這句話誠然是基督徒實際生活最清楚的寫照。基督教不 是瓦器﹐也不是寶貝﹐而是寶貝放在瓦器裡。 任何人﹐無論他們是基督徒否﹐總有他們自己認為理想的人﹐他們都有自己所認為完全 的標準。他們總是想﹐如果一個人做這個或做那個﹐有特殊的行為或他是其一類的人﹐那就 是個好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標準﹐如果一個人合乎這個標準﹐我們便稱他為“好 人”。在我們還不被得救以前﹐我們有著某種標準﹔但是當我們得救以後﹐我們發現不再稱 先贊以前所稱羨的人了。我們現在是以新發現的亮光來衡量他們﹐而且看出他們的缺點﹐因 我們衡量的尺度改變了。 甚至以前我們對基督也有自己的看法。在我們得救以前﹐我們對它有一些世人的看法。 但是﹐得救以後﹐因著聖靈開啟我們的眼睛﹐使我們認識它真實的本性﹐這些看法也就都被 拋棄了。因此我們現在有了基督徒生活的新標準﹐我們以這個目標作為努力及衡量別人的標 准。雖然我們的理想是如此完善。但我願向你指出神思想中基督徒真實的光景﹐這些想法是 我們未曾思考過的﹐並且我們仍要調整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標準呢﹗ 關於成聖﹐我們的看法是如何呢﹖我們很容易想到它是沒有一點瓦器的光景。我們想像 如果我們能達到某種光暈﹐控制我們的情緒及情感﹐即今後再找不著它們的痕跡﹐我們就已 達到成聖的地步。我們幻想著去壓抑我們的感覺﹐以致認為若能對痛苦感覺的麻木﹐及不為 親情所觸著﹐就是屬靈的證明。實際上我們所想像的屬靈是停止人的生活﹐許多人努力試圖 遮蓋瓦器的存在﹐並認為如沒有這些情形便是成聖了。 如果真的有人如此行﹐你將認為他是不近人情的。他不敢放松自己﹐他不敢自由的說話 行事﹐恐怕瓦器要顯露出來﹐這樣的人不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基督教。他是做作的﹐並且試圖 借著矯飾遮蓋他真實的光景﹐他訓練已使得瓦器不被露出。啊﹗許多人想﹐如果他們能夠達 到一個光景﹐即無論說話行事﹐瓦器的光景不再有顯出來的顧慮﹐他們便是成聖的基督徒了。 當我剛成為一個基督徒督時﹐對於基督徒我也有自己的觀念﹐並且我努力試著去做想像 中的基督徒。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所設想的標準﹐我就是成功了。我熱切的希望自己成為 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但我卻有著自己的想法。我想﹐如果一個人從早到晚都是微笑的﹐他就 是一個基督徒﹗如果在任何時候他流一滴淚﹐他就是失敗了。我也想﹐一個真基督徒是從不 灰心﹐勇敢的人﹐如果在任何環境中﹐他有一點膽怯﹐我就認為他嚴重的失敗了﹐因為他缺 少對主的信靠﹐這樣是夠不上我的標準的。 我對基督徒的觀念是一直持守這麼堅定的看法。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保羅所寫的哥林多 後書﹐他說﹕“似乎懮愁……”﹐我被這句話抓住了﹔我想﹕“保羅他也懮愁嗎﹖”(哥林 多後書六﹕10)﹐然後我讀到他“多多的流淚”(哥林多後書二﹕4)﹐我懷疑保羅真的流 淚﹐讀到他“心裡作難” (哥林多後書四﹕8)﹐我想﹕“保羅真的作難嗎﹖”﹐讀到“我 們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哥林多後書一﹕8) ﹐我困惑的問 自己﹕“保羅真的曾失望過嗎﹖”。我從未想到像保羅這樣的人﹐竟然有這些經歷﹐但當我 再讀下去﹐我逐漸的醒悟過來﹐基督徒並不是像天使一般﹐沒有一點人的感覺。我看見保羅 離我們並不遠﹐我也發現保羅事實上是一個人﹐正如我們所認識的一般人一樣。 許多人對於基督徒有他們自己的觀念﹐但這些看法不過是一面的﹐因為他們不過是世人 心中的想法﹐而不是神的創造。在保羅身上﹐我遇見了“這寶貝”﹐但讚美神﹐“我也遇見 一個瓦器”﹗我再重複而確定的指定﹐基督教乃是“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裹”。他是懼怕 的﹐卻又是勇敢的﹔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似乎被打倒了卻不致死亡﹔他是軟弱的﹐但他卻 宣稱他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你可以看見他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但他卻認為 這是使耶穌的生在他身上顯明出來唯一的方法。 從外表你看不見整個故事的內容﹐因在這人的背後﹐有極大的能力托住了他的生活。人 們可以認為他“似乎是誘惑人的、似乎不為人所知、似乎懮愁、似乎貧窮﹐似乎一無所有、 甚至似乎是要死的”﹔雖然如此﹐神托住他確實的信心﹕“而他卻是誠實的、人所共知的、 常常快樂的、叫許多人富足的、樣樣都有的﹐看哪﹗我們是如此活著的。”(參看哥林多後 書六﹕8─10) 能力顯在軟弱 現在你開始明白什麼是基督徒﹖基督徒就是一個集矛盾于一身的人﹐但在他裡面神的大 能不斷的得勝。基督徒就是一個人的生命中秉賦了奧秘的矛盾﹔而這矛盾就是神目己。有些 人認為基督教全是寶貝沒有瓦器﹐如果有一天神的僕人顯出瓦器的光景﹐他們就認為他是毫 無希望了﹐但神的觀念就是──在這瓦器內﹐他的寶貝定然會被發現。 在此我們必須仔細的區分人﹐和在人裡面的肉體﹐即區分人與生俱來的限度﹐及天然的 肉體﹐這肉體習慣于犯罪﹐使我們離開聖靈的幫助﹐及完全依靠神。這種分辨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神的兒女若有點放松﹐便很容易陷入其中﹐而且人的天性很容易向肉體屈服。請注意 ﹐我在這裡決不是為罪和肉體找到借口﹐肉體必須拒絕﹐主將它置于死地﹐即十字架的死( 我在正常基督徒生活中第九、十兩章曾詳細的論到這件事)。但我們身上另外一面的軟弱仍 是存在的。那可稱頌的主曾為我們的緣故“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但因神的大能﹐仍然活 著(哥林多後書十三﹕4)﹔就我們自己而論﹐在我們的軟弱上他的能力更顯得完全。所以 在“軟弱”上榮耀變成可能的(哥林鄉後書十﹕9)。 因此﹐保羅告訴我們﹐他有“一根刺加在肉體上”。這根刺是會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 這刺使他極其軟弱﹐而他曾三次求﹐也叫這刺離開他﹐但神明確的告訴他說﹕“我的恩典夠 你用的”﹐只有這句話就夠了。 主的能力如何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呢﹖這就是基督教的真理了。基督教不是挪去人的 軟弱﹐或是只顯出屬天的能力﹐(乃是屬天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現出來。)讓我們把這一 點弄清楚﹐主所做的不是消極的除去我們的軟弱。而是遠超過這些﹐它是積極的﹐它隨時隨 地賜下能力來。他留下我們的軟弱﹐而在這點上賜下能力。他賜給人能力是顯在他們的軟弱 上﹐他所賜下的寶貝是放在瓦器裡。 在疑惑中的信心 我們在上面所論到的﹐就是真實的信心。許多人常告訴我他們的害怕及疑惑﹐甚至他們 尋求依靠主的時候仍然如此。他們照著所吩咐的抓住了神的應許﹐但疑惑仍然像不速之客繼 續的涌出。讓我告訴你們﹐當真實信心的寶貝顯在瓦器中時﹐可能受到疑惑嚴重的侵襲﹐但 雖然瓦器顯出來﹐仍不能抵消寶貝的存在﹐反而寶貝在這環境中更顯出加倍的榮美。請不要 誤會﹐我並不鼓勵大家懷疑﹐疑惑是一個基督徒軟弱的記號﹐但我希望將它說明清楚﹐基督 教不單是信心的事﹐而是信心在疑惑中的得勝。 我最歡喜提到早期教會使彼得從惡人手中得釋放的禱告。當彼得從獄中回來敲教會門的 時候﹐在裡面禱告的信徒們說﹕“必是他的天使”。你沒有看見麼﹖當真實的信心﹐就是一 種得到神答應的信心出現時﹐人們的軟弱仍然存在﹐疑惑也同時暗藏在角落裡。但今天神的 百姓祈求比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中的信徒們具有更大的信心。他們過份的堅持這 個﹐他們確信神將打發天使﹐並打開監獄的每一扇門﹔如果一陣風吹來就說﹕“那是彼得在 敲門了﹗”如果下陣雨就說﹕“彼得又在敲門”。 這些人過份的輕信及自信﹐他們的信心是不需要真實的事實。甚至在一個絕對的基督徒 身上﹐瓦器仍是常顯出的﹐雖然決定的因素並非瓦器而是裡面的寶貝﹐對他自己而言﹐瓦器 常是明顯的。在一個正常基督徒的生活中﹐正當信心興起來抓住神的應許時﹐感覺他是否錯 了的疑惑仍會同時出現的。當他最勇敢時﹐他裡面可能是最膽怯的時候﹐當他最喜樂的時候 ﹐懮愁可能正等待機會再把他打倒﹐只有偉大超越的能力才能把他高舉超過這些。但是﹐這 明顯的矛盾是與寶貝同時存在﹐而這就是神所要的光景。 我們必要大大的感謝神﹐因為人的軟弱並不能限制屬天的能力。我們很容易想﹐當懮傷 時﹐喜樂就不能存在﹔流淚時就無法讚美﹔四面受敵時必被困住﹔疑惑時就沒有信心。但我 要確實的宣告﹐神願意將我們帶到一個地步﹐就是當人在凡事上只能提供瓦器的情形時﹐卻有寶貝存在其中。因此﹐當我們心中失望時﹐ 讓我們不向灰心讓步﹐而直接歸向神﹔當我們疑惑害怕時﹐不要向這些屈服﹐反而要順服神﹐ 如此寶貝就要因著瓦器顯出更大的榮光。 痛苦中的喜樂 在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最後一封信中﹐他提到“末後”危險的日子﹐他警告他們﹐那令人 傷痛的日子必要來臨。那時人將“無親情”(許多事情中之一)(提摩太后書三﹕1─3)﹐ 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在末後的日子有一個危險﹐人們將沒有憐憫心﹐失去天生的感覺﹐ 沒有人的情感。一個極端的例子──我曾聽人說過﹐有一個人要在現代的社會上證明他的能 力﹐他們必須殺死他們最親近的、最愛的一個人。但﹐這些寫給提摩太的話是為著基督徒﹐ 而不是為外邦人。我們能否推論﹐這些情形將侵害基督教﹐且在末後的日子發生在信徒當中﹖ 那是可能的﹐人們將到一個地步拒絕負起照顧父母妻子及兒女的責任﹐而自認為如此行就是 好基督徒。 當然﹐主耶穌曾說過﹕“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 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徙。”(路加福音十四﹕25、26)是的﹐他曾說過 這些話﹐但他不是說像我們今天所謂樂意離開自己父母、妻子、兒女的人能作它的門徒。人 們借著事奉主的名義﹐不照顧自己的親友﹐這不是出於愛主﹐而是出於自己的冷酷。他們說 ﹕“我是屬靈﹐因為我不必為家庭費心。”我認識一位本國的弟兄﹐他自稱熱心事奉主﹐因 為他不在乎離開自己的家﹐為主去傳福音﹐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他根本從未照顧他的家人。 這種情形非常普遍﹐神決不贊成如此行的。 真正的屬靈是盡力照顧﹐而在這件事上因著神的旨意而接受基督的十字架。這就是說﹐ 我們外出是因著神呼召我們﹐而非喜歡逃避家庭的責任。這兒有一個校正的法則﹕如果我們 為主往前而沒有一點代價﹐那必定是錯了﹐並不是屬靈的舉動。家庭生活是聖潔並應該被尊重的﹐但我們裡面天然的生命及情感都該接 受神的安排管制。 請記得﹐神尋找在瓦器中的寶貝。基督教不是試圖壓抑各種感覺遮掩瓦器﹐而是我們有 寶貝在裡面﹐瓦器仍能被看到。它不是超越痛苦的感覺變成麻木﹐而是存著豐富的感覺﹐雖 然覺得痛苦卻被另一位帶過來。這兒有瓦器﹐但也有寶貝。那麼什麼是寶貝呢﹖就是主耶穌 的生命﹐是他得勝的生命﹐他曾“哭過”心裡懮愁”“心裡悲嘆”及“心裡甚是懮傷幾乎要 死”(參閱約翰福音十一33、35、﹕十二27﹕十三21﹕馬可福音八12﹕馬太福音二十六27、 28)。 是的﹐我們的人性是一個瓦器﹐但我們基督徒如何與別的瓦器有區別呢﹖不是因著瓦器 的質料不同﹐而是它裡面所盛的內容不同。我們唯一的不同是裡面珍藏著奇妙的寶貝。 我認識一位弟兄﹐他非常愛他的妻子。有一次﹐他被安排出外有幾個月的佈道工作。當 他正要離家時﹐他的妻子身體非常的虛弱﹐因她六天前剛剛生產。當時﹐有位朋友要我送信 給他﹐當我走到他家附近的街道時﹐我看見他跟另一位帶著他行李的人從他家出來。他沒有 看見我﹐但我看見﹐他出來走了一段路﹐就停下轉身望著他的家﹐經過一陣的遲疑﹐他才慢 慢的啟程。我沒有停留很久﹐但已察覺到他心真的痛苦﹐我不想打擾他﹐所以轉到另外一條 路先到河邊的船上等他。當他走到船邊時﹐我說﹕“弟兄﹐願主祝福你。”他似乎很快樂的 回答﹕“是的﹐主實在祝福我們。” 幾個月後﹐他從旅途歸來﹐我問他是否記得這件事﹐並向他解釋當時避開的理由。他說 ﹕“當然我記得﹐那時我妻子在六天前剛生下一個嬰孩﹐家中沒有佣人﹐又有兩個小孩需要 人照顧﹐而且我沒有為她留下足夠的錢。我站在那兒覺得我不能丟下她﹐這麼做太殘忍了。 當我正要回頭時﹐有一節聖經臨到我﹕“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的國”所以我就轉 回動身上了船。” 我最喜歡提到這個故事﹐因為它是寶貝放在瓦器裡最好的實例了。“你們的身體是聖靈 的殿﹐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 (哥林多前書六﹕19)﹐這就是基督徙的生命。 有些人﹐他們似乎沒有一點瓦器﹐他是離了肉體的靈﹐不是常人(至少他們試著如此行)﹐ 但手扶著犁的人是流著眼淚的﹐這就是基督教。他是因裡面的寶貝超越了瓦器。 生氣卻不犯罪 最後﹐我要把這個原則應用在另一方面﹐因為聖經時常教導我們在地上將這雙重的生命 活出來﹐即屬人的器皿和借著重生栽種在人裡面的屬靈生命。在以弗所書四章26、27節中﹐ 使徒保羅說﹕“生氣卻不要犯罪”﹐關於這點我們的看法如何﹖當然生氣和犯罪都是錯的﹐ 但多數人總是想﹐逃避犯罪的方法就是不要生氣﹐卻不知道如何生氣卻不犯罪。 如果我們看看主耶穌的為人﹐那將給我們很大的幫助。當他與門徒坐船渡海的時候﹐我 們看到門徒因害怕而呼叫起來﹐主做什麼﹖他沒有立即幫助他們﹐反而責備他們說﹕“你們 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膽怯呢﹖”(馬太福音八﹕26)我很感謝主﹐他對這事有如此強烈的 感覺﹐也說出了這些坦誠的話。歷世歷代有許少的聖徒因著這個挑戰得了幫助。其次﹐當門 徒把害病的孩子帶到耶穌面前時﹐他說﹕“唉﹗這又不信又背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 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馬太福音十七﹕17)﹐有多少人因著這些話受到激 勵而尋求學習這件事的教訓呢﹖ 當需要的時候﹐它敢嚴厲的責備法利賽人說﹕“你們有禍了﹐你們是瞎眼領路的﹗” “ 你們這些假冒為善的人﹐為什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了神的誡命呢﹖”(馬太福音十五﹕6 ﹕廿三﹕16等)。當他進了聖殿趕出賣牛羊鴿子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桌子時﹐聖經記載 它說﹕“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約翰福音二﹕17)﹐他是滿了憤慨。但﹐很少 基督徒知道是被裡面的聖靈所激動。同樣的﹐也很少人知道﹐屬靈的權柄是隨著這些情形﹐ 而且在它裡面並沒有矛盾。雖然他說﹕“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但 我們讀到正當那時候“沒有一點矛盾”“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 謝您”(路加福音十﹕13、21﹔馬太福音十一﹕20─25)。 這裡指出基督能生氣卻不犯罪。甚至最敬虔的基督徒﹐常是不明白如何分別罪及生氣﹐ 所以他們把兩者都丟棄了。許多地上的事我們必需加以斥責﹐但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如何斥責 呢﹖啊﹗太少了﹐我們失去了這個權柄。伸手拍一朋友的肩膀﹐並因他是朋友而原諒他的錯 誤是方便的﹐但責備他就要付大的代價﹐可是主要求我們做到這些。 為何我們不敢責備﹖幾乎是因為我們怕會在責備中將自己暴露出來﹐因為我們不知道如 何生氣而不致犯罪。實在的﹐我們大多沒有讓聖靈來催促我們。生氣卻不犯罪的代價是高的 ﹐因我們必須先被神的十字架所對付。在我們天性思想及感情中(我們的天性時常棄絕神的 聖靈)﹐犯罪和生氣是分不開的﹐我們的天性不像主耶穌﹐我們的天性是墮落的天性、肉體 是犯罪的肉體。在我們裡面這是嚴重的矛盾﹐但在主裡卻是一致的。如果我們生氣﹐結果必 然犯罪。 便生氣卻不犯罪不只是可能的﹐也是神的命令。“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以弗所書四﹕26、27)這裡告訴我們﹐生氣卻不犯罪主要的秘訣 ﹐是不可含怒到日落﹐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不要陷入其中﹐如果我們在事後懷怨﹐就證明我 們被這一件事觸到了。所以神在這裡給我們一個時限上的幫助﹔我們可能披憤怒攪擾﹐但我 們不允許它存到日落。生氣也能不犯罪﹐當我們正在憤怒時仍是在屬天管制之下﹐所以當停 止發怒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停住。如果我們陷入其中﹐並被怒氣抓住﹐就不能控制停止怒氣 了。 極大多數神的兒女知道生氣是發表人的情緒﹐並為如果抑制公義的憤怒是錯的。雖然如 此﹐非常可惜﹐大多數讓他們的情緒放縱並失去控制。另外一個極端﹐就是避開問題而壓抑 他們裡面的感動﹐這樣的人﹐他們試圖對事情表示冷淡﹐而讓它過去。當然﹐關於第一個特 別的例子﹐我們很容易找到責備的理由﹐但第二個例子也逃不出他應負的責任。我們不是說 ﹐要抑制我們所有的情感﹐以致冷若冰霜﹐假如有人達到這種地步﹐他似乎能使週圍的人冷 靜下來而保持合適的友誼。然而﹐我們都要讓神的聖靈管制我們的情緒﹐表現它的能力﹐就是讓聖靈作主﹐讓屬天的寶貝顯出來﹐而非把 它冷藏住﹐我們需要跟隨它﹐瓦器包著寶貝且借著瓦器彰顯寶貝。 生氣又犯罪就是罪﹐但我再說﹐生氣卻能不犯罪。我們能夠生氣而心中又存著愛﹕我們 可能被惹生氣﹐而又能為那些惹我們生氣的人流淚。保羅流淚﹐卻又剛強﹐他曾寫到“我先 前寫信叫你們懮愁”“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他又寫“我若再來必不寬容”(哥林多後書七﹕ 8﹔十一﹕29﹕十三2)﹐神需要不掩蓋瓦器而能被寶貝支配的器皿。 這就是基督教的榮美﹐神的寶貝能從每一個最卑微的瓦器中彰顯出來。基督教﹐似乎是 一種矛盾﹐而我們這些生活在矛盾生活中的基督徒也因而認識了神。就事實而言﹐當我們更 深的進入基督徒的生活中時﹐這種矛盾將更顯明。寶貝更多顯現時﹐瓦器是仍舊不變的﹐看 到屬天的忍耐顯在急躁、倔強的人身上﹔屬天的謙卑顯在傲慢﹐脾氣易變的人身上﹔神的剛 強顯在性情柔弱及缺少天然意志的人身上﹐這是何等榮美呢﹐其能力也是無法測度的。天然 個性軟弱的人﹐常因著天然瓦器的光景低估了他們對神的價值﹐但這不是我們沮喪的理由﹐ 因為在瓦器裡面的寶貝就要在這一點上顯出更大的榮美。弟兄姊妹﹐讓我再說﹐主要的因素 是在乎寶貝的本身而非盛著它的簡陋瓦器。我們所關心的是積極的﹐如果強調消極的﹐便是 愚昧了。我們看見許多基督徒的天性是急噪或遲緩﹐膽怯或衝動﹐輕浮或急燥﹐但在此﹐奇 跡仍要顯現﹐借著十字架的工作﹐珍貴的寶貝要在人性的軟弱上完全得勝﹐這極大的能力不 是出於我們﹐乃是出於神。 供應生命 神今天對教會最高的旨意﹐就是要她在愛中借著服事的生命建立自己﹐以至在凡事上長 成基督的身量。這就是以弗所書第四章所擺在教會前頭的目標。再者﹐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緊 跟在論身體之教訓後﹐在此保羅讓我們看見﹐神給教會最後的啟示是愛而不是恩賜。恩賜是 指著外面的工作、話語、神跡、醫病、先知等等.愛是借著肢體間十字架的功課流出內在之聖靈的果子。請記得﹐恩賜是神暫時的方法﹐ 但身體是在愛中建立自己的(以弗所書四16)。同時一切都要過去﹐唯獨愛是永存的。 當我們來看教會的職事時﹐我們將看一個實例。我是指著保羅在書信中時常強調的兩件 更美的事﹐在一些書信中﹐這個強調十分顯著﹔有時卻是含蓄的﹐但兩者均同樣重要。在此 他強調永遠的價值。儘管在哥林多前書他用許多篇幅論到屬靈的恩賜﹐但一與愛比較﹐他使 我們看見這些都是暫時的了。(哥林多前書十三8─11) 在神的計劃中﹐屬靈的恩賜不一定是必要的﹐因為恩賜不全是依據屬靈的身量﹐恩賜不 過是客觀的職事。但神在人身上永遠的旨意乃是主觀的﹐即借著內心聖靈的塑造﹐而非僅是 聖靈短暫的同在。所以恩賜稱為“屬靈的”不是因為這領受是屬靈的﹐而是因這些恩賜是從 聖靈而來的。 為何許多被神重用的信徒末後常被擺在一邊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先我要問﹕我們怎麼 能知道神要永遠如此使用他們。難道神沒有別的計劃嗎﹖因為神並未簽定契約﹗如果我們僱 用一個僕人幾天﹐從事較急切的工作﹐但當我們發覺他沒有經驗﹐沒有受過訓練﹐並且不能 勝任時﹐難道我們一定要讓他一直做下去麼﹖不﹐我們保有更換他的權利。照樣的﹐神豈不 也是如此﹖他有時用一個人﹐然後照著他的智慧改變他們任用的性質。 神授與他的能力﹐但保留屬天的所有權﹐能力絕非成為我們的所有物。參孫得到神的能 力便是一個例子。他似乎是無所不能﹐但以屬靈的悟性及聖潔的生命而言﹐他在神面前卻是 所有極少的。因其愚蠢的妥協﹐終於導致自己的亡。以其後的撒母耳相比較﹐我們看見神 只能用參孫應付暫時的需要﹐以後就再無可作為了。 僅按目前的恩賜衡量屬靈的光景是錯誤的。這些標準將導致人不能為神永久使用的因素 ﹐他們目前可能有一些價值﹐但距離借著十字架的工作﹐造成基督形像屬靈的目標﹐就差太 遠了。神的目的乃是讓基督成形在信徒身上。所以問題不再是他做什麼或說什麼﹐而是他這 個人如何。他所傳講的就是他的自己。許多人追求講道﹐裡面卻空空洞洞﹐追根到底乃是我們這些人如何﹐不僅僅是我們為神做什麼﹐說 什麼﹐在神看來﹐更重要的是基督成形在我們裡面。 神所賜給人的恩賜 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中﹐保羅清楚的論到三個題目﹐主要的是恩賜與聖靈(第四節)﹐ 職事與主(第五節)﹐功用與神(第六節)。與這三個題目相當的經節﹐就是下面的段落﹕ 第七至十一節論恩賜﹐第十二至二十七節論職事(關於這段﹐我們在前面曾稍微題到)﹐第 二十八至二十九節是關於功用。在第三段中我們將注意關於人的等次﹐說到使徒、先知、教 師。 聖靈所賜的恩賜是神賜給人的。我想我們必須注意這裡的區分。當然是以弗所第四章( 參閱11、12節)所強調的﹐但保羅在所有書信上著重的﹐正如哥林多前書所強調的﹐仍是關 于人所能被神用的品質。 如果我們只滿足于停在運用恩賜和教導真理上﹐那我們的祝福及果子將停在這個階段。 這樣足夠嗎﹖我們願意僅像參孫被神使用嗎﹖像巴蘭和掃羅被神用了一下﹐他們所表現的能 使我們滿意嗎﹖掃羅是一位暫時的君王﹐巴蘭是一位暫時的先知。這不是他們的言行問題﹐ 而是他們整個人的問題。當主耶穌引用舊約時﹐他不說“以賽亞的預言”﹐而說“先知以賽 亞”﹐他不是說“你們棄絕預言”﹐而是說“你們棄絕先知”。主特別強調人這一面﹐不接 待先知或使徒就是不接待差他們的神。 我相信這就是我們訓練工人的根據了。有 些人對我們在上海帶領那些願意服事主的青年感到驚訝﹐因我們沒有教導聖經、講道或是類 似的課程。我們希望他們不只僅僅學會更多的教理及講道的技巧﹐而是盼望他們能成為更完 全的人﹐最大的需要不是恩賜﹐而是人能被神用。時常有人因我們的恩賜得幫助﹐卻因我們 的本身受到攔阻﹐活水因不潔的瓦器受到了污染﹐這其中有羞恥。 當然﹐神許可那些不配的人傳講他們目前所不明白的道﹐但他不願我們任何人停留在這 兒。起初我們可能如此﹐但他豈不借著在我們身上的工作訓練我們﹐磨煉我們﹐使我們逐漸 明白我們所傳講的。他要我們達到一個地步﹐不論有否恩賜均能傳講﹐因我們就是所講論的 內容。在基督徒的經歷中﹐屬靈事物多半是關於內在的生命﹐而不是外在的恩賜。終久是以 裡面的深度及工作為計算。當我們更多的得到主自己之後﹐其他的事物﹐甚至它的恩賜也越 來越不足輕重了。只要如此﹐以後﹐雖然我們傳講同一的道理說同一的話語﹐對他人的影響 是非常不同的﹐因為它將加深他們裡面聖靈工作的深度。 神賜他僕人先知的恩賜﹐但他賜給教會是先知。先知是個有來歷的人﹐他曾受神的對付 ﹐經歷過聖靈的塑造。有人問我該用多少時間預備講章﹐我就回答﹕至少十年﹐或許是要二 十年﹗有句真理的格言﹕“越老越好”。對於上帝而言﹐傳道人本身至少于他所傳講的道理 同樣重要。當神揀選一些人作它的先知時﹐他就要先在他們身上工作﹐而把他們這些人當做 神給這世代的信息。 認識神和了解教義是兩件非常不同的事。屬靈的事物絕不能憑著頭腦中的知識。我們注 意好的講章﹐但神尋求完全的人。有些人講道我們能得到幫助﹐而另外一些人講同樣的道﹐ 我們卻得不著﹐這是因人不同的緣故。我們不能以人的智慧代替屬靈的真實來矇騙他的教會 ﹐因教會認識這個﹐沒有任何事代替人在神面前的光景。 所以問題是﹕我們是否正像我們所傳講的﹖我們要向神說﹕“主啊﹐如果我不認識您﹐ 也不知道您十字架的真意及您聖靈在我身上塑造的工作﹐求您救我脫離假設的傳說﹐並從今 天開始把所需要的工﹐做在我身上﹐破碎我﹗塑造我﹗試驗我﹗磨練我﹐使我能傳說我聽知 道的事。”這必須是我們的呼籲﹗因為如果我們奉他的名傳講我們所不曉得的事﹐對神是少 有用處。 恩賜與生命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哥林多前書十二4 ﹐5) 我們剛纔提過﹐從十二節至二十七節是論到基督及他身上互相連繫的生命。關於這個 題目﹐我們可以借著服事及服事者有效的區分恩賜和生命的不同﹐以及傳講的方法、傳講的 內容之不同。恩賜是從聖靈得來的方法﹐我借此把基督給了教會﹕職事是我把所認識的基督 供應教會。每位職事多少供應基督的一部份﹐所以保羅用身上器官的功能﹐如看、聽及運動 來比喻職事。可能許多人有同樣的恩賜﹐但卻有不同“職事”的生命。每一位都是獨特的﹐ 每一肢體對全身的生命供應都是不同的。這就是你我從神特別領受所要分給它百姓的﹐它可 能是他的“身體”所未領受的﹐為著完成“供應基督”的服事﹐屬靈的恩賜都只不過是個工 具﹐借著它們﹐我們將所認識的基督供應給教會的肢體。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指出許多所謂的屬靈復興都是在錯誤的根基上。有些恩賜 在運用﹐但卻沒有基督﹐正像許多器皿沒有內容。更糟的是﹐離了基督﹐恩賜不只是空洞的 ﹐而且可能造成蒙蔽。譬如有兩位護士可用著同樣的匙子﹐但匙子中所盛的是什麼才是重要 的﹕一位可能在其中擺進最貴和最有效的藥﹐而另一位可能只放一些止痛藥。這就是我們服 事的不同了。只有基督的職事才能供應基督身體的成長及健康﹐而絕不是只由恩賜而來。當 需要恩賜時(因“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進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這些絕不能代替基督 。我們最重要的本份是自問﹕“我有否所給的﹖”及學習借著聖靈如何將基督供應他的教會 眾肢體。 我如何得著特殊的職事呢﹖最重要的不是借著教條而是借著生命。亞伯拉罕是借著他對 神繼續不斷的信靠而學習信心﹐不是憑著─個教義。最先是因困難、失望、經歷及生命﹐接 著才是教義。不是從探討、學習及比較教義﹐而是在失望的地步領受神所賜的生命。我們可 能儘量找機會研究及學習這些﹐但我們仍不可能于此發現自己的職事。傳道人特別的危險乃 是經常要自聖經中尋求新的亮光﹐及用新的講道的題目。但是傳道的方法不是基於這些。只 有對基督特殊的經歷才能構成我們的職事﹐也就是借著信心的試煉所組成在我們身上的經歷 在此我要請你注意﹐保羅個人在哥林多書信中顯著的轉變。在哥林多前書﹐他似乎著重 職事的恩賜﹔在哥林多後書則注意職事的生命。哥林多前書十二至十四章提到許多的恩賜如 智慧、知識、醫病、神跡、先知、辨別諸靈、說方言、翻方言等等﹔這些恩賜都是對整個教 會有益的﹔但這兒所討論的重點是“這些有何特殊的價值﹖”另一方面哥林多後書第三、四 章保羅論及他本身的職事﹐他不再只強調恩賜。他特別清楚的說到基督如何成形在他裡面。 基督﹐是瓦器裡的寶貝﹐也是教會職事的源頭和主題(哥林多後書四7)。“受壓﹐卻不被 困住”“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或者我們也可加上另一句“似乎 心力交瘁﹐卻能重新振作。”﹐這就是這寶貝在保羅身上顯出得勝的秘訣。基督的死在他身 上作工﹐成為供應神百姓生命的來源。我們可以解釋保羅在第十節的表現“身上常帶著耶穌 的死”為“基督的死做工在我身上”。這種治死的工作﹐我在別處也曾提過﹐它與羅馬書第 六章一次永遠的死不同﹐因為它是逐日工作在神身女的身上﹐它第一是導致耶穌的生命顯明 在我身上(第十節)。感謝神﹐不僅停留在此﹐它成了一生命在你們身上發動(第十二節) 的職事。 保羅告訴我們﹐他是借生命服事教會﹐並且他確切的指出這是教會真職事的根基。死亡 ﹐在神僕人的身上做工﹐就產生了生命。因著他得到生命﹐別人也得到了生命。教會得到供 應是因有人願背十字架。這就是他們接受基督死的代價。這是保羅給哥林多人的新功課。因 著接受神的試煉、試驗而讚美他、順服他的旨意﹐神的兒女能為他把生命帶給別人。只有付 上代價才能得著尊貴的職事﹐因為只有借著死才能釋放生命。而恩賜的本身卻是代價較低﹐ 恩賜對我們成為神的僕人並沒有任何的幫助。 我們看見建造教會的兩種職事──恩賜及生命。同時我們可以自問﹕我們在那一種裡面 辨別神最高的旨意呢﹖我要回答說﹕不是恩賜而是借著基督從死裡復活的生命。我們不要輕 忽恩賜(提摩太前書四14﹕提摩太后書一16﹕彼得前書四10)﹐但充其量這些對於屬靈的事 仍然是“意念像孩子”。因為在哥林多後書第二、四章中﹐保羅指出最寶貴的﹐乃是從接受 主給我們的帶領﹐對基督才有認識﹐借著聖靈成形在我們身上供應弟兄們的生命。 今天﹐許多人借恩賜傳道﹐生命的職事相當少。對於剛信主的基督徒這是無可厚非的﹐ 因為他們屬靈歷史尚短暫﹐所以借著十字架工作而得的生命度量也少。在新生的教會中屬靈 的恩賜在拯救靈魂上往往特別顯著﹐但這不是他們成熟的標誌﹐這也不是值得誇耀的。在福 音上建立他們的信心﹐對於加增教會屬靈生命度量並不太大﹐因此就容易導致他們的驕傲。 這並不是說在做法、或說法上需要有所改變﹐而是神的僕人要有裡面的長進。話語可能沒有 改變﹐但卻有從更深處所發表出來的。衡量一個人屬靈的身量不是恩賜﹐而是十字架的工作 ﹔只有愚昧人才會因得到神的話而驕傲﹐因他不認識神在必要時也會借著驢子說話呢﹗ 因此﹐不論我們是否使用恩賜﹐它總歸是次要的事﹐最重要的乃是借著從主所領受的生 命來供應生命。不管神願意讓我們持有恩賜或加添恩賜﹐這都是它的事。但﹐有一件事是確 定的﹐關於他教會的成長﹐神是借著生命過於恩賜。至少有顯著的證明﹐恩賜的功用是逐漸 減少﹐而生命之功用則漸浙增加。對教會有效的職事不是話語、雄辯和神跡﹐也不是方言。 神可能一時用一些人做出口﹐當這些事過後﹐神可能就把他們擺在一邊。但身體的生命卻是 繼續不斷的。除非借著賜生命者供應生命﹐依靠恩賜是愚昧的。 死亡對教會的打擊 基督在世的時候﹐它自己便是屬天生命的器皿。當人們接觸到神﹐當他們看見他時便看 見神。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他裡面(歌羅西書一19﹕二9)而今天這屬天 的生命是交托給教會﹐就是他的身體。它是這屬天生命的器皿﹐是預定被那充滿萬有的神所 充滿的(以弗所書一23﹕三19)。這是基督對教會的盼望﹐也是教會被神留在地上的目的﹐ 因她是為接受主彰顯神兒子的生命。 神是光、道路及真理。他是神的兒子﹐君王及“自有永有”者。但直麼是它最突出的職 務呢﹖在約翰十一章廿五節中﹐他告訴我們﹕“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這就是他最特殊的描述了。當我們打開啟示錄時﹐我們看見教 會認識他是一位復活的永存者﹐所以教會也具有同樣的性質了。她的任務是彰顯基督的生命 及復活。 自伊甸園開始﹐神與撒旦爭論的題目就是死和生命(參創世記三﹕3、4﹕羅馬書五﹕ 12、17、21﹕哥林多前書十五﹕22)﹐神所有的特性就是生命﹐而撒旦就是死亡。這不僅是 聖潔的問題。在這世界上有許多假聖潔﹐我們很容易被欺騙﹐但生命卻不能被模仿。問題是 ﹐我是否有生命﹖我能否觸及別人身上的生命﹖因為生命是深于思想﹐較感覺與教訓更實際 。基督與所有事物的區別就在此﹐其他事物是死的﹐基督卻是活的。死亡不能觸及他。神要 借著基督消滅死亡﹐這也是今天教會被神用的目的。今天教會是神生命的器皿。被召來顯出 他兒子復活的生命﹐並使眾人認識這生命。 如果我們認識了這是教會的工作及職事﹐我們便知她是撒旦攻擊的目標。死是撒旦的武 器。請注意﹐如果撒旦借著罪、世界或直接的逼迫攻擊我們﹐我們當然知道如何去抵擋他。 但是﹐儘管他不借著罪與世界來攻擊﹐撒旦仍是有能力擊打我們的。所以我們若只堵住器皿 中許多漏洞的一個﹐是沒有會麼用處的﹗ 罪只是途徑了﹐死卻是目的。對付罪並不代表你對“死亡”有任何作為。如果你已經到 達一個地方﹐道路被破壞﹐你就不能再從其中出來。撒旦的能力不只是在愛世界、愛罪﹐或 任何直接對心思、身體或其他方面的攻擊。我們能勝過這一切﹐但仍然不能成為得勝者﹐因 為它仍有死的權勢。 讚美主的名﹐因從起初神就將攻擊教會的方向指示我們。我們知道它是從“陰間的門戶 ”──也就是死而來。在新約中﹐只有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八節提過一次。撒旦最大的懼伯 是教會敵擋他死的權勢﹐而不乎對罪、愛世界或其他直接的攻擊。 因為撒旦的權勢就是死﹐當你觸及死﹐你就在他管轄之下。他工作的特點是死﹐而不是 邪靈附著或罪。因此基督借著死把他廢掉﹐就是那掌管死權的(希宋伯書二14)﹐這是一件 偉大的事實。因著基督的死﹐撒旦死的權勢遭遇到徹底的失敗。他的死廢掉了所有的死亡。 亞當裡的死並未叫人了結﹐但在基督裡的死是真的了結﹐因它是偉大的死。在基督裡那些必 死的人都死了﹐所以掌死權的不再轄管他們﹐因為他們死了。你絕不能點著燃過的灰燼﹐如 果一座房子燒成了灰燼﹐它就不能再著火了﹐只有第一次的火有效﹐其他就再無作用了。 所以生命與死亡的爭論是起于伊甸園﹐而止于客西馬尼及加略山。在那裡死被廢去﹐生 命與不朽帶人進入光明中﹐不僅撒旦被毀壞﹐連我們這些在基督裡已經蒙贖的罪人﹐因為已 經在基督裡死了﹐死亡己不存在﹐我們已得著他不能朽壞的生命。 但我們不是因此就說“陰間的門戶不能勝過”是指今天的光景﹐不﹐它今天仍在進行中 。撒旦今天的特殊目標是在教會中散佈死亡。在這短暫的時刻﹐死亡仍有相當的能力。如果 它現在能帶給神百姓死亡﹐它就滿足了﹐它不在乎果效有多久﹐所以今天死還有它的痕跡及 活動。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 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 著”(羅馬書八6)。這些話是對信徒說的﹐警戒我們要保守自己的生命。但﹐有多少人認 清了﹐消極的持守生命就是死亡的散佈者﹖因為我們如此行是在給肉體留地步。 舉一常見實例來說。再沒有比譭謗和批評更能散佈死亡﹐不管事實是否如此。神要我們 沉默﹐但我們的舌頭卻停不下來﹗它要我們安靜下來﹐但我們的腿卻要繼續前進。當他要我 們停下﹐我們卻奔跑﹔要我們沉默﹐我們卻多言多語﹐這些都是從肉體的情慾所散佈出來的 ﹐它正與魯莽的人所表現的一樣。把肉體──甚至“單純”的肉體──帶進神的工作﹐就是 引起陰間門戶攻擊的原因。如果我們說些神所不需要說的話﹐我們的話必然帶著死亡。 生命是不可言喻的﹐當我們觸及它﹐我們知道它是生命。如何知道呢﹖不是憑著思想感 覺及所謂的“第六感”。那些知道的人就能清楚。不知道的人是無法認識的。知道的人也無 法向那些不懂的人說明﹐除非等到他們親身經歷﹐絕無法明白。只有認識生命的人才能分辨 ﹕身上帶著死之光景的人是無法分辨生或死亡。天然的人能分辨冷熱、道理的好壞﹐但無法分辨生命及死亡。許多人想﹐如果教會看不見 明顯的錯誤就都好了。但﹐不能分辨生命與死亡卻是教會可怕的缺欠。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 受到攻擊。但願神賜給我們這種分辨的能力﹗ 因為教會是基督在地上的彰顯﹐也是他所珍視的﹐撒旦現今是盡其所能的想恢復它的地 位﹐如果我們散佈死亡就是與它合作了。但非常可惜﹐我們中間有些人正是如此呢﹗我們都 “自誇”自己是神所用的器皿﹐但我們未受十字架對付的天然才能及智慧﹐卻給教會帶來了 死亡。甚至我們最完美的教訓﹐如果被天然心思所得著﹐及我們屬靈的“恩賜”被屬肉體的 人所誤用﹐它將只能散佈死亡。請記得西門彼得的例子﹗除了神是生命的源頭﹐其他只能提 供死亡。總而言之﹐人接觸到我﹐若沒有觸及基督只觸到我這個人﹐他們就將觸及到死而不 是生命。 在這件事上假冒是不能持久的﹐真理總要顯明。因為別的東西可能被模仿﹐巧■□薔□ ㄞ鄍曈邞滿C正如我們屬靈度量是銘刻在我們身上。如果是死亡﹐人們將遇見死亡﹔是生命 ﹐他們定碰著生命。 生命或死亡的散佈是時刻的在各處出現的﹐如在家庭中、教會及禱告會中。有時在某些 人中講道較比在另外一般人中容易。為什麼呢﹖它不是因人而有區別﹐乃是基於供應及吸收 生命的光景而異。既然身體是表現基督﹐只有傳講基督才能對教會有供獻﹐因基督就是生命 。那些有生命的人﹐在聚會中傳講基督﹐但另外一般人﹐就是他們的“阿們”﹐也不過是死 亡﹗在擘餅聚會及禱告會中﹐屬靈的能力是視例行的行為或帶進生命而區別。因為今天這些 情形仍是伊甸園與加略山﹐死亡與生命爭論的回聲。復活的生命是否存在呢﹖這是今天在到 處都有的問題。每個肢體在神面前均負有在他殿中宣傳復活基督的職責。 供應生命于身體 事實上我們發現自己一而再的被帶回﹐認清基督的身體是整體性的。我們不能逃避這個 事實﹐保羅再次的提到身體的慰藉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哥林 多前書十二26) 我們要特別注意這裡所有說的。它說如果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而不 是所有的肢體“應該”受苦。也不是說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應該得榮耀﹐而是他們 實際已分享這榮耀。如果身體的整體性不是事實﹐這不過只是感情上的同情而已。因為身體 的整體性是屬天的事實﹐所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這不只是他們試著或 應該如此﹐而是他們實際上的表現。第二十六節不是指引或勸勉基督徒該如何行﹐而是記載 實際發生的事實。因身體永遠是一體的﹐所以當一個肢體受苦﹐全身就一同受苦﹐一個肢體 被高舉﹐全身就一同被高舉。 神的兒女有時在經歷上認識這屬天的事實。一位住在中國南方的親密朋友﹐她告訴我﹐ 當中國各處暴發拳匪之亂時﹐她就感覺到很重屬靈的負擔﹐雖然當時消息尚未傳到她的住處 ﹔同樣的﹐當英倫威爾斯大復興時﹐她也感覺到靈裡生命的供應及昇高﹐而對所發生的消息 她根本是一無所知。另一位西方的朋友更令我驚奇﹐當我訪問他﹐談到我們在中國工作有幾 次特別嚴重的試煉時﹐他說﹕“當然的﹐我們好幾次在接到你們的信前﹐早已感覺到了。” 最要緊的﹐不是我們是否聽見這些事情的消息。實際上是﹕當神有了某種舉動﹐身體的 某一部份感受了一種反應﹐其他的肢體也同時受到這個感應。我們能否察覺這種反應﹐不是 依靠消息的傳遞﹐而是因著我們屬靈生命對主認識的程度。 如果身體的一個肢體犯了嚴重的罪﹐或受到嚴重的迫害﹐其他屬靈的肢體必會感覺到這 個壓力。反過來說﹐如果任何一個肢體得到新生命的供應﹐其他與身體有生命關連的肢體必 然感覺昇高。有時你可能先經歷重大的試煉才從神得到啟示﹔但其他的時候﹐先在你不注意 的時候就向你開啟。我想第一種情形是你打開了一條新鮮生命的泉源供應了其他肢體﹔第二 種情形乃是因著其他的肢體的受苦自動供應了整個身體﹐你也就因此得到益處。我想第一種 情形是你打開了一條新鮮生命的泉源供應了其他肢體﹔第二種情形乃是因著其他肢體的受苦自動供應了整個身體﹐你也就因此得到益處。 從第一面來看如果你尋求個人的長進﹐你就從整個身體生命中被隔絕了。你必需明白﹐ 你本生的長進不僅對你有益處﹐它將與你及身體的其他肢體有密切的關係。我們稱身體上 組織相反發展的疾病為癌症﹐癌症是因一個細胞過度生長而致。這個細胞毫無限制的過度 繁殖﹐失去了約束及控制﹐因而消耗了身體其他部份所需的養份。它成為單獨的官能﹐侵 犯了週圍的組織﹐也影響了其他組織的本質。天然的身體有自動抵抗其他疾病的功能﹐但 它不能抑制癌症。因為更多生命供應疾病的組織不過是更多提供癌細胞本身的成長。因為 生命的流出受到限制﹐那麼流入將帶來更大的危害。對於屬靈的事情也是同樣的真實﹗在 正常的情況下﹐任何身體上的一個肢體得到新鮮生命的注入﹐必立即供應了整體﹔但如果 一個肢體為著個人的利益而變作孤立時﹐這個肢體越增長﹐基督整個的教會就越受到危害。 因此基督的十字架是何等的重要呢﹗它在每個肢體供應身體生命的過程上﹐徹底的對 付了人裡面天然的生命。讓我們為基督的身體禱告說﹕“主啊﹗破碎我裡面自己的個人主 義﹐因它將傷害您的身體﹐並為您身體的增長讓我得著先人所未得著的生命﹗” 我們在哥林多後書第四章曾看到﹐基督的死在一處運行(第十節“身上”﹐第十二節 “在我們身上”)﹐以致他的復活得以在兩處(第十節“我們身上”﹐第十二節“你們身 上”)。在此我們看見多結果子的生命及服事﹐當然他們絕對是一個﹐不過是在不同的地 方顯出來而已。第一個例子﹐在基督死的工作上顯出生命﹔第二個例子卻顯在別處。在我 身上的顯現我稱為生命﹐而在另人身上我就稱為服事。 沒有十字架就沒有生命﹐也沒有生命的服事。受苦的目的乃是為著完全及丰滿的服事。 理論不能代替服事。貧乏的服事乃是由於揀選容易的道路而產生的結果﹐過輕鬆日子的人﹐ 多半是很少供應人的﹐因他們不明白別人的需要。當然了﹐我不是說要自惹麻煩或苦待自 己的身體。聖靈本身自然會為我們的經歷負責﹐使我們在這條路上﹐讓“基督的死”運行 在我們的心中及靈裡﹐而充實了我們的服事。我們的責任只是跟隨聖靈。 或許你要問﹐你如何才能成為一位供應生命的人﹐不是借著勞心勞力的工作﹐或借著退 休一點事都不做﹐而是單純的在你平常與主同行的路上﹐讓十字架運行在你的路上。那些借 著話語及工作服事的人﹐他們將發現﹐如果有一天他們停止活動或不說話﹐他就沒有服事。 但衡量你的服事不是根據你活動的程度。只有讓“耶穌的死”作工在你身上﹐生命必須親自 顯明在別人身上。“死在我們身上發動﹐但生命在他你”﹐這是身體的律﹐沒有別的方法。 所以你不需要任何特別的勞苦為要使身體增長﹐因為神使你在任何事上所經歷的十字架﹐將 會自動供應身體的長進。 你也不需要一大堆的講論﹐也無需將你自己死的經歷見證出來。只要你願意接受死的工 作﹐別人將認識生命。真實的交通﹐不是根據人的來往。我們“不敢輕看先知講道”﹐但我 們確信供應身體的服事﹐僅是傳講及見證的問題。我們私下與主的交通才是供應肢體生命的 源頭。如果我們為主的緣故受苦﹐這種受苦將帶進別人的長進﹐不需要我們使別人知道受苦 的故事。傳講這些事不只是多餘的﹐在某些環境中反而令人厭惡。 如果你饒恕一位弟兄﹐真實的寬恕對身體的供應與外表的和解絕對不同(當然在這種情 形中﹐主也許要你做一些表示)。如果你真正的愛一位弟兄﹐儘管你可能從未告訴他你多麼 愛他﹐這愛將建立基督的身體。有一次我參加英國一個大聚會的講道﹐一位我不認識的日本 弟兄也是講員之一﹐我以前未見過他。並且我們中日兩國正在交戰中。我不知道這位弟兄感 覺如何﹐我們只是有機會短短的交談了一會兒。但﹐當他講道時﹐我察覺到在主裡的愛及弟 兄的交通﹐這愛超越了國籍的障礙﹐並不需要言語的解釋。 教會不全是借著講道和工作﹐而是借著內在的實際。聖靈只關心真實的事﹐絕不為虛假 作見證。你話語上的交通﹐不過是說明你已經借著基督所供應教會的。正如我們曾說過的﹐ 身體是借著生命的交通而得供應。生命的交通與死亡的工作一樣是十分簡單及自動的。所以 問題是不在乎你做多少﹐說多少﹐乃是你在神的手中經歷過多少。 在身體的合一根基外﹐就沒有真實的服事。除非你看見這個事實﹐你才能領會。你一從 神有所領會﹐身體也同時有所領會。你所有的就是身體所有的﹐無須任何麻煩的手續。你要 建造教會嗎﹖那麼﹐就先建造你自己罷。你從教會的頭得到什麼﹐他的身體──教會﹐也同 時得到﹔若你沒有得到﹐教會也絕不可能借著你得到。服事的問題是領受的問題﹐而領受的 問題是因“耶穌的死”而定。 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當然話語的職事是我們最大的需要﹐也有其地位。如果我們同意﹐可以把屬靈的恩賜分 為工作的恩賜(譬如醫病、神跡)﹐話語的恩賜(譬如先知、教訓、方言等等)﹐這也是保 羅在哥林多前書所強調的分法。不管他們是否得到許多其他的恩賜﹐使徒、先知及教師是哥 林多前害十二章二十八節中所提到的三種人。這些人都是神話語的職事。我們看十二使徒的 例子﹐說到他們免除管理工作的理由是禱告及“專心于話語的服事(傳道)”(使徒行傳六 6)。所以保羅在他的講論中得到一個結論﹐鼓勵“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而且在他講論 愛之後又說﹕“你們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哥林多前書十二31﹕十四1)。事實上第 十四章強調講道的恩賜勝于神跡或其他行動的恩賜。 所以﹐神在建造它的教會上﹐強調話語的職事﹐超過工作的職事。教會不是依賴神跡建 造的﹐因它們只能引導外面的事物。以色列人在曠野雖然一直接觸到神的作為﹐卻沒有得到 神的生命。在福音堂中的眾人看見了主恩典的神跡﹐卻沒有從它領受天上的生命。甚至使徒 也落在這種光景中﹐他曾行了許多神跡﹐最後還是互相爭論誰為大。這就是因為沒有在愛中 建造的緣故了﹗ “種子就是神的話”﹐離開神生命的話﹐就一無所有。神跡只能證明神的話﹐它們並不 能供應生命。只有借著主永恆的話﹐教會才得增長。 今天許多教會的毛病是因基督徒滿足于僅僅接受教條。他們尋求外表聖經理解的亮光。而對神的話缺少主觀的經歷。他們在聖經中發 現許多理論上的困難﹐而這些只有神的亮光才能解決。許多普通的真理卻變作了特殊的真理 。他們想如果從理論上的贊成或反對“保守”他們“正統”的教條便成功了。因此﹐基要派 自認他們比新派高明﹐但在神的眼光中﹐除非他們得著內在基督的啟示﹐就再沒有屬靈可言 了。他們可能在道理上十分“完全”﹐但如果他們得不到生命﹐他們便缺少最基本的要素。 感謝神﹐今教敦會能有神所賜的話。我們有自己的聖經﹐自己語言的譯本。但字句── 甚至最基本的字句──是叫人死﹐只有靈叫人得生命(哥林多後書三6)。如果我們要帶給 人們生命﹐我們就不該照著幾世紀前神的思想來傳神的話﹐我們必須照著聖靈的旨意把神的 話傳給這世代的人。 因為成為一個新約時代的“先知”﹐正像以利亞或施洗約翰一樣﹐向神的百姓宣告神在 當代的旨意。借著神的話帶進神對這世代的心意。這種宣告是極其重要的。成為一位先知必 須具備三種特質──在神面前的經歷﹐內心的負擔﹐及得著釋放負擔的屬天話語。所以當他 把話語服事出去﹐他就卸下了他的負擔。 研習聖經是今日這職事主要的事。當然了﹐任何一個聰明的人用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得 到相當多的聖經知識﹐但如果我們對它認真﹐神絕對不會因此放松我們﹐為要使我們所說的 跟我們所做的是一致。明白聖經有兩方面﹕一是僅僅借著研讀﹐其次是從跟隨主而得的知識 ﹐二者是有天壤之別。僅僅對教條的了解﹐神學的研習﹐可能提供有系統的聖經知識﹐但除 非他直接從神領受話語﹐承受托負﹐他還不能傳講神的話。另外一般人﹐雖不僅神學上的邏 輯﹐因神曾借著聖經同他說話﹐他也甘心順服﹐反而能供應對神深刻的認識。 當一位弟兄站起來說話﹐你立刻就能知道他所強調的是教訓或生命。如果是前者﹐他就 不敢冒險﹐他是小心的保守自己在教條的系統中﹐保證絕對安全﹐避免任何誤解的機會。他 提供邏輯上的理由﹐借著推演的步驟﹐而獲得明確的結論。另一位強調生命者﹐就不在乎手 續上的正確與否﹐及題目上的鑽研究所不能給他的知識﹐如果他能達到他的目的﹐他便能將 基督帶給他的聽眾﹐也不在乎邏輯上的完全與否。 就是聖經也是如此的。神在他的話中﹐從未給我們設立任何我們認為十分有系統的教條 。聖經不是借著歸納法得到結果﹐反而在許多地方可能引起人的誤會。有時我害怕我們會覺 得﹐如果由我們來寫它﹐一定會把事情寫得更清楚呢﹗偉大屬靈的事實﹐神永遠是有能力的 真理﹐似乎因它的話受到一些蒙蔽﹐以致天然的人不易發現它們。然而借著聖靈卻把它向聰 明通達人的所隱藏的﹐向嬰孩顯露出來。讚美神﹐它的道何等奇妙﹗你對得救﹐因信稱義﹐ 成聖及生命到底是教條的認識﹐還是實際的經歷呢﹖神的旨意不是要我們只借著思想來領會 ﹐而是要我們在生命中經歷它們。 對聖經有豐富的知識﹐一點也不能幫助我們神種的認識。我們必須認識他﹐因為聖經是 他的話﹐為要向它的百姓表明今天他的旨意。你要問﹕我們能知道神的心意嗎﹖是的﹐能﹐ 因為神並未將自己隱藏起來。他今天仍然像以往一樣借著聖靈說話﹐不管今天教會多麼軟弱 。他仍然揀選那些跟隨他的人﹐成為他們時代中神的發言者。在人們如此輕視屬靈事物的時 代﹐教會是何等需要認識神人呢。 神在他的眾聖徒中尋求真實的職事﹐這就是我們今天失敗的原因﹗我們必須毫無條件的 讓他帶領我們﹐如果他帶領我們﹐我們必能得見確定的目標。因為個人對基督的認識﹐對身 體的服事能提高每個肢體屬靈的水準。可能借著我們竭力的服事帶來前所未有主的同在及對 整個基督的身體新鮮豐盛生命的供應。 難道我們不樂意把自己放在他的手中﹐使我們能夠明確的認識並供應基督﹖讓我們說﹕ “主啊﹗讓我從您領受身體所從未得著的生命度量﹐好叫您的百姓成為富足﹐您的心得著滿 足﹗”
回到目錄 下一頁 |